熱門新聞

中國確定油品質量升級的時間表 @ 2013-02-07T11: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油品升級 消費者
概念:油品質量標准 , 油品升級500億
卓創提供數據顯示,三大油企升級國Ⅳ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計在500億-600億元,每升成本上升0.12-0.15元。政府、油企、消費者究竟誰應對油品升級埋單?
知名財經評論人余豐慧也在其個人認證微博上寫道「油品升級成本不能打入到油價之中,不能讓消費者埋單。升級到國四標准以後的油價高於美國許多,而油品仍然低於美國。如果油品升級需要500億元至600億元的話,相當於兩桶油利潤的三成多,完全可以承受。」(記者 張小潔 整理)
目前對於油品升級成本該如何分擔還沒有定論,有環保專家提議,油品升級成本由政府、消費者和企業三方共同承擔。政府提供部分補貼,消費者承擔部分價格上漲,煉油企業自己消化一部分成本。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目前實施油品升級的技術難度並不大。化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國內大范圍實施油品標准提升的難點在於價格,如果油品升級的成本轉嫁給市場,那麼消費者則需要為成品油升級買單。
中石化有關人士曾表示,油品升級成本僅由油企和消費者承擔,從國III到國IV,漲價跟不上油企成本增加,也就是覆蓋70%至80%,還有30%的成本要油企自己承擔。
    中國的石油市場,是絕對的壟斷市場,即使不升級油品,也可以找出若干漲價的理由。現在油品升級,漲價不會是新聞,不漲價則一定會是新聞。至於漲價的幅度是否控制在消費者可接受的范圍內,壟斷油企是不用考慮的,因為消費者現在連用腳投票的機會都還沒有。在「霧霾中國」的威脅之下,油品必須升級,似乎已經沒有討論的必要了,但是否必須「由消費者承擔增加成本的70%至80%」,則不僅需要好好討論,更需要探索現實可行的成本分擔機制。
大陸霧霾天氣誰害的?中石化說,油品品質不佳是政府標准不夠,但在外界撻伐後,旋風般宣布要升級油品,不過油品升級成本,7成將由消費者買單,大陸民眾擔心,屆時,每公升油價可能會漲0.15元(人民幣,下同),物價是否連動讓人憂心。
因此,說白了,願不願油品升級,願不願通過油品升級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是要看企業的社會責任,看經營者的人品。真正責任心強、人品優的企業,理當主動重視環境保護、力求減少污染排放。至於成本,只要企業有能力承擔,就會盡可能地由企業承擔。實在承擔不了,再依據責任承擔的原則,由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而對消費者來說,如果油品的改善,能減少大量污染排放,改善空氣質量,提高生活品質,也是願意承擔一部分責任、增加一部分負擔的。關鍵在於,不能通過技術手段將大部分負擔都轉嫁到他們身上。如果這樣,消費者是無法接受的。
中石化科技開發部技術監督處副處長付偉此前曾在一個媒體座談會上稱,在國外,油品升級由國家稅收、生產者和消費者三方面共同承擔,但在中國,油品升級的成本僅由油企和消費者承擔。
油品升級不能只讓消費者埋單
這里涉及兩類消費者:一類是有車一族,即汽車消費者;一類是其他商品消費者。油品升級之後,不僅汽車消費者用車養車成本會增加,而且由於油品升級成本會轉嫁到商品中,自然也會拉高物價增加其他商品的消費成本。因此,讓消費者主要為油品升級成本買單還需要三思。
據證券時報報道,在國外市場,油品升級主要由油品供應商、國家稅收和消費者三方共同承擔。但在國內,在油品升級上面國家並無特別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主要由油企和消費者承擔,但壟斷了油品供應的「兩桶油」——中石化和中石油又是大型央企。要這些國家的「嫡子」從自己身上開刀讓利於民,很多時候比登天還難。而且,在37人組成的油標委中,七成以上來自石化系統,汽車行業和環保系統代表分別為3位和2位,還有幾人來自質檢單位。石化系統主導油品標准的制定,政府監管不到位,最後的結局只能是:油品確實是升級了,但油價上漲了,成本由老百姓買單,油品標准升級的博弈,又演化為對老百姓利益的剝奪。這樣的例子,在燃油稅一事上已經上演,老百姓成為刀俎上的肥肉,誰都想來吃幾口。
在國外,一般而言,油品升級由國家稅收、消費者以及生產者共同來承擔。具體到我國,筆者覺得,不妨以國家稅收為著眼點,讓石油「暴利稅」(石油特別收益金)為油品升級埋單,以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按照國務院《關於開征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決定》和《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管理辦法》的規定,這部分收益一部分將返還給壟斷石油巨頭,用作成品油市場化定價尚未全部到位的成本。這意味著,用「暴利稅」作為油品升級的資本金,符合國家政策規定。
當天氣出現大量的霧霾天氣,那些機動車的消費者就被指責為罪魁禍首嗎?而當油品行業的壟斷者以油品升級帶來的價格上升的壓力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負擔的時候,好像消費者才是油品升級的最大障礙。也或者說,消費者的利益而不是成本的壓力或者企業利潤的考量,才讓油品升級延宕至今。
筆者認為,未來油品升級的成本的70-80%若全部由廣大消費者承擔,會加大我國通脹的可能性,而且也似乎欠公平公正。更好的辦法是:首先,壟斷油企業應該本著承擔社會責任的思維,先查找一下自身是否還有較大潛力可挖?相信靠其自身的努力,可以把油品升級成本消化大半。然後,政府部門再適當的削減其一部分暴利稅,也可以消化掉一些油品升級的成本。如果屆時油品升級還有缺口,那時再由廣大消費者來承擔。鑒於油品升級成本由誰來承擔,將牽扯到社會廣大民眾的核心利益和物價的穩定,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給民生帶來的影響越小越好。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