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 財經】我國首次制裁境外企業壟斷:三星等被罰3.53億 @ 2013-01-05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壟斷 面板 企業
概念:中國發改委 , 液晶面板企業2001年
這位負責人說,我國對本案的價格壟斷行為是依據《價格法》進行處罰,罰款基數是這些企業的違法所得。另外,這些面板企業都有自首的情節,因此給予了不同程度的從輕處罰,罰款數額相對較輕。「如果根據我國《反壟斷法》處罰,罰款基數也將是這些企業的銷售額,罰款金額肯定會大得多。」
(北京4日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周五稱,包括韓國三星、LG等六家境外企業實施液晶面板價格壟斷被依法查處。六家企業在中國境內銷售涉案液晶面板數量合計514.62萬片,違法所得合計2.08億人民幣。
中新社報導,2011年底開始,大陸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開始調查,在美、歐遭受重罰的友達主動到發改委報告和其他五家液晶面板企業一起參與價格壟斷的行為,「案件自此取得重大突破」。LG、奇美等企業隨後也到發改委提交報告。
中新網1月4日電 韓國三星、LG,中國台灣地區奇美、友達等六家國際大型面板生產商,因壟斷液晶面板價格,遭到國家發改委經濟制裁3.53億元人民幣。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經濟法專業博士生導師時建中4日在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三星等公司壟斷的直接受害者就是彩電企業,中國彩電企業和消費者被迫承擔這些公司的壟斷利潤,其最新技術和產品滯後向中國投放,中國產品競爭力削弱,中國的免費保修期也較其他國家要短。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表示,六家企業已提出改進措施,除了承諾會遵守法律,同時也會保護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此外,六企業也承諾盡最大努力向中國彩電企業公平供貨,最後是對大陸彩電企業內銷電視提供的面板,進行36個月的無償保修服務,〈原先為18個月〉。
發改委表示,經查實,2001年至2006年期間,上述6間企業於台灣和南韓共召開53次「晶體會議」,會議輪流承辦,基本每月召開一次,主要內容是交換液晶面板市場信息,協商液晶面板價格;在中國境內銷售液晶面板時,涉案企業依據晶體會議協商的價格或互相交換的有關信息,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反價格壟斷執法中,中國積極探索,取得了不少突破性進展。山東兩家醫藥企業以不公平高價銷售藥品和拒絕交易案,是第一起做出處罰並結案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8家保險粉生產企業達成價格壟斷協議案,是第一次運用寬大制度並做出處理的案件;韓國三星等六家液晶面板企業價格壟斷協議案,則是中國首次對境外企業做出處罰。
從表面看,三星等企業的行為,損害的是彩電生產企業的利益,應當將非法所得返還給彩電生產企業。但是,仔細分析又不難發現,這些彩電生產企業並不是唯一的利益受損者,也不是最主要的利益受損者。真正受到利益傷害的,是廣大消費者。因為,這些彩電生產企業,早就把面板企業實施價格壟斷增加的成本,大多轉嫁給了廣大消費者。消費者才是面板企業壟斷價格的最終利益損害者,將非法所得退還給彩電生產企業,等於將消費者的利益讓渡給了彩電生產企業,顯然有失公平的。
相反,2009年《反壟斷法》實施之後,面板行業卻開始走入低谷。創維中國營銷中心總經理劉耀平表示:“2009年後,全球液晶面板行業投資過度導致了周期性衰退。全部面板企業都蒙受虧損,面板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面板企業想繼續操縱價格已經不再可能。”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