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李克強:增GDP須增民眾收入 @ 2012-12-21T05: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李克強
概念:李克強1個月 , 中國經濟發展
李克強指出,面對世界經濟低迷的趨勢,中國作為大國要立足內需,城鎮化就是最大的內需,要把這個潛力發揮出來,還要靠改革。推動城鎮化,把農民工逐步轉為城市市民,需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城鎮基礎設施和保障房建設,還要完善融資和管理機制;城鎮化必須確保糧食安全,這關系到嚴格保護耕地和發展現代農業等問題,也要靠改革的辦法來推動。把城鎮化最大潛力和改革最大紅利結合起來,形成疊加效應,中國經濟就有長久持續的動力。<NEXTPAGE>
「城鎮化」毋庸置疑是未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潛力所在,正如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1月28日所說:「中國已發展還很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量大面廣,差距就是潛力,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與以往的城鎮化發展不同,接下來的城鎮化更多的意味著人口的城鎮化,這就是說,更多的人面臨著住宅需求。
李克強指出,要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需要從轉型發展、惠及民生、拓展市場、深化改革,以及加強合作等五方面加強努力。他指出,擴大內需是中國大陸發展的戰略基點,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能;無論是可再生能源應用,還是建築節能改造,或是污水垃圾處理,都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在擴內需過程中,一條主線是城鎮化。李克強副總理最近多次提到「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中國當前最大的結構調整,最大的內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紅利」。
上海證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城鎮化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大概能夠帶來7萬億元的市場需求。由此,城鎮化發展將會釋放巨大投資和消費需求,這將是未來促進內需的戰略著眼點。同時,上海證券認為,改革紅利釋放,尤其將體現在加快城鎮化發展步伐上,它將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能。早前時候,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出,改革是中國發展的最大「紅利」。
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賈生華認為,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發生了變化。改革開放前15年以解決溫飽問題為主,以農業發展為主。小平南巡以後,再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以工業化為主導。現在講新型城鎮化,是要以服務業和城市的整體水平提升為重點。因此,他認為新型城鎮化體現了我國發展階段的轉換,抓住了我國發展的本質問題。而北師大綠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崢認為,新型城鎮化更多強調城鎮化發展的全面可持續理念,是一種注重長遠和均衡的發展模式。針對專家對於新型城鎮化的不同解釋,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科智訊專家盛廣耀指出,盡管成為「熱詞」,新型城鎮化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解釋。他認為,所謂的新,體現在它是對傳統城鎮化的一種揚棄過程。繼承以往正確的做法,同時避免傳統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為新型城鎮化。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金融學院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統計系副教授溫建寧文章表示,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源動力,既在於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在於始終在致力破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探索一條適合國情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至今,中國的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城鎮化水平已達50%之上,這為中國經濟的下一步發展准備了改革紅利。但是,經濟發展不可能永遠是坦途。當資源環境低效率使用過度,超出承受限度不堪重負的時候,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前途堪憂,轉型發展增加高技術含量,走精細化高效率發展的路子,已是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當勞動力成本大幅度提高之後,用工成本上升剛性因素增強,中國制造總成本中可變資本增加,出口價格競爭優勢降低。當歐美經濟復蘇緩慢時,居民需求萎縮周期就被拉長,主要出口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勢必左右和影響外向型經濟。出口環節不確定變化的因素增多,出口導向型經濟占比較高的地區,需要面對的挑戰和壓力都不會太小,對中國經濟貢獻度的影響不容忽視。
11月28日,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時,李克強表示,"中國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並強調要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路子"。
    經濟增長應從投資和出口拉動轉變為由內需拉動已成為政府官員及學者的共識,即以提升內需為戰略重點,加大轉方式、調結構的力度,才能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李克強今年早些時候曾明確指出,要在嚴格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情況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實現「三化」並舉,拉動經濟持續增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當時亦表示,通過推進城鎮化實現擴內需、促消費,這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
歷史上,中國一直是農業大國,晚清洋務運動之後,陸陸續續在沿海以及長江中下游區域開始有了星星點點的工業城市。但直到1949年,城鎮化率只有10%,1979年改革開放起步時,也還只不到19%。中國城鎮化的大踏步發展,始於上世紀90年代,城鎮化率由1990年的26%快速上升到2009年46.6%,年均提高一個百分點。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51.3%。據此,專家預計未來10年,中國仍將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到201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52%,到202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但如果橫向比較,因為起點低,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僅大體相當於英國1851年、美國1920年和日本1960年的程度。即便中國的城鎮化率到2020年達到了60%左右,大體上也不過相當於發達國家以及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1990年的水平。所以,中國城鎮化建設任重道遠。不過,中國城鎮化建設,能釋放出龐大的市場需求能量。有專家測算,中國城鎮化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能帶來7萬億人民幣的投資和消費需求。這將是未來促進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戰略著眼點。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