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全球明年石油用量IEA調高 @ 2012-12-13T21: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石油 國際 全球 維持 油需求 原油
概念:3117萬桶原油 , 維持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
歐佩克11月石油日產量下滑21萬桶至3078萬桶。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告知歐佩克,該國11月日減產23萬桶至949萬桶。歐佩克的報告發布於周三維也納會議的前一天。市場普遍預計,歐佩克將在周三會議上維持3000萬桶的日產出目標。報告稱,維持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估在77萬桶/日不變,但預計2013年上半年石油需求減少至2925萬桶。
IEA月報: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料疲弱。國際能源署(IEA)周三略微上調了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但表示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或使石油需求相對疲弱。在月度市場報告中,國際能源署將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上調11萬桶至日均9050萬桶。今日歐佩克維持2013年石油日產量上限在3000萬桶不變。
美國石油蘊藏量僅排在全球第14位,占全球藏量1.5%;如以目前產能維持開采,已知油源10年後就枯竭(附表3)。除非發現大量新油源,否則美國目前加速開采只應一時之急,甚至有殺雞取卵之虞。
2010年,中國油企控股的海外油田產量只及全球石油出口約2%。到了2020年,中國海外控股油田產量最樂觀估計為每天200萬桶,而全球石油供應量將維持每天7,000萬桶,這樣的產量可以穩定持續到2035年。這意味著「中國可能扭曲全球石油供應、威脅其他國家能源安全」的觀點,危言聳聽。
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公布報告顯示,由於頁巖油氣資源大開采,到2020年美國石油日產量預計將達到750萬桶,較2011年增長30%;屆時美國還將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之前,國際能源署(IEA)11月公布報告稱,2020年,美國將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我們對中長期油氣設備及服務需求增長持樂觀態度。
    從能源角度分析未來世界地緣政治,葉爾金認為美國站在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由於中東原油只占美國進口的12%,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可以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對從中東非洲進口大量石油的國家而言,必須仰仗美國的軍事力量維持該地區穩定,以及全球油輪航道的暢通。經濟方面,能源革命在美國創造170萬就業崗位,原油進口的下降省下不少外匯。相比之下,歐洲人口密度高,無法復制頁巖氣革命,加上棄核用煤發電,成本高、污染重,能源進口仰仗中東和俄羅斯一點沒有改變,與美國競爭差距越拉越大。
高油價具有不可持續性。從需求側來看,經濟危機的影響使得全球經濟對石油的需求量減少。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全球石油需求量始終在低位徘徊。雖然,來自亞洲的石油需求支持了2012年的國際高油走價,但是近幾年,亞洲的石油需求也呈現不穩定的跡象。需求減少,油價也難以繼續維持在高位。2011年布倫特原油的平均價格為106美元每桶,2010年的平均價格為78美元每桶,而2000年布倫特原油的均價僅為47美元每桶。雖然,2012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期貨平均價格在114美元每桶的高位,但是,從10年的年代跨度來看,油價在100美元以上只是偶發性事件。
1994年初,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了一項統計數字,當時沒有引起多少注意,但幾年後改變了石油市場和全球經濟。當時IEA表示:「自本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首次在年度基礎上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中國正是從1993年起,由石油生產國逆轉為石油淨輸入國。
對於21世紀最重要的關系——美中關系,全球石油生產再平衡的重要性超越了中東。中國從中東進口石油的比例將日益上升。目前,中國實際上正依賴美國鞏固地區安全,並維持中國石油進口所依賴的海上航線的自由。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中美兩國達成意思更明確的諒解,並建立一個石油安全合作框架。這個框架的組成部分將對全球其他地區產生深遠影響。因為,盡管產量發生巨大變化,但即便是對進口能源不那麼依賴的美國,也無法擺脫地緣政治邏輯,而仍將與整個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譯者/邢嵬、梁艷裳)
此外,國際能源署(IEC)周三公布月報指出,受經濟擴張疲弱影響,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持續低迷。該組織預估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每日為9,050萬桶,略高出OPEC預測的日均8,880萬桶。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