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IMF:香港樓價或急跌 @ 2012-12-13T13: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本港 風險 樓市
概念:本港樓市風險 , 香港2013年經濟增長
國基會定期對本港經濟進行「健康檢查」,最新指出,物業市場仍然是本港經濟的內部主要風險。
組織昨發布了「香港經濟年度評估報告」。報告指出,香港現時的貸款余額有一半來自房地產行業,但房地產抵押也會帶來風險。當房價急劇回調,將導致抵押品價值縮水和「負財富效應」,進而可能觸發經濟活動、銀行放貸及房地產市場之間的惡性循環。因此組織認為,住宅樓價的飆升增加了樓市大幅調整的風險,令物業市場現時為香港經濟內部的最大風險。惟組織認為,短期內房價出現大幅回調以致於造成重大宏觀經濟和金融影響的可能性非常低。據了解,今年香港的樓價漲了兩成,較2008年年末上漲了一倍,也較1997年時為高。組織表示稱,近來普通住房價格上漲尤為顯著,這加劇了有關負擔能力的擔憂。
國基會發表報告指,雖然出口疲弱拖累今年本港經濟,但估計明年情況有改善,預測經濟增長會由今年的百分之一點二五,明年加速到百分之三。報告指,本港樓價今年來升兩成,令市民置業負擔增加,雖然現時樓價大跌機會較微,但樓市仍然是本港經濟最大的內部風險。報告指,政府著力增加土地供應,惟房屋建築需時,短期住宅供應仍然有限,加上海外買家需求增加及低息環境持續,或令樓價上升。國基會認為,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等措施控制風險,令本港銀行體系有能力承受樓市波動。而加強版額外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有助遏抑房屋需求,日後政府亦可按市況,調整相關措施。
IMF的報告認為,香港樓價與整體經濟活動逆向而行,是香港經濟內部的主要風險。年初至今樓價已上升20%,較08年谷底更急升一倍,尤以中小型住宅升幅最為顯著。樓價上升令樓市大幅調整的風險增加。根據過往經驗,香港銀行體系有足夠的能力承受樓價大跌所帶來的沖擊,但是樓市相關貸款約占在港使用的未償還貸款總額一半,而以房地產作為貸款抵押品也存在額外風險,因為樓價急跌會令抵押品價值下跌,造成負財富效應,從而引發整體經濟活動、銀行貸款與樓市之間的惡性循環。
對於自美國推出QE3後,資金流入本港, 他認為資金部分流入本港樓市,並推高資產價格,對通脹構成壓力,成為本港除了外圍風險外,另一較大風險。但他認為資金流入對經濟構成的影響不大。而聯匯制度具透明度,公信力及有效,故值得繼續支持機制,適合本港推行。
《經濟通通訊社19日專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時表示,本港樓市風險與97年比較,雖然無論於供款比率、按息等方面都顯著低於當年水平,惟現時極低的利率環境,未來只有上調空間,上調機會非常大,因此,現時樓市風險並不低於97年。
陳德霖昨日出席「香港經濟峰會2013」時表示,美國推出QE3後,市場資金充裕,在不同地區流竄,本港經濟形勢穩定,資金流入屬預期之內。他說,現時流入本港的資金,部分流入股市,亦有部分因為企業有發債需要,但要小心當未來國際金融環境發生改變時,資金仍會有大量流走的風險。
■IMF昨日發表報告警告稱,香港物業價格在去年底短暫緩和後,今年又重拾升軌,目前與整體經濟活動放緩「逆向而行」,已經成為本港的「最大內部風險」。IMF認為,港府有需要多管齊下,除壓抑樓市需求外還應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以減低樓市對宏觀經濟及金融體系造成的風險。IMF贊同本港就樓宇按揭貸款所推行的逆周期審慎監管措施,認為有助加強銀行的風險管理及承受樓市一旦大幅調整所帶來的沖擊的能力。
【資金流入】梁兆基:資金續流入本港,樓市政策風險上升
【黎SIR講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本港樓價年初至今已累升兩成,較2008年谷底時期上升一倍。樓價飆升,增加樓市大幅調整的風險。IMF又指,物業市場是本港經濟的內部主要風險。
她補充,政府於10月26日推出新一輪打壓樓市措施,包括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及首推買家印花稅(BSD),主要目的是防范本港樓市出現泡沫風險,而今年樓價在經濟增長只有1%的情況下,累升近20%,反映樓市與經濟已背道而馳。
政府說,歐元區經濟陷入衰退,美國財政懸崖如果未能及時解決,會對全球經濟帶來很大負面影響,提醒市民投資要衡量風險。但在內部需求帶動之下,今季本港經濟會有改善。
她進一步指出,外圍經濟仍受美國財政懸崖及歐債危機所困擾,相信明年環球經濟仍維持低增長局面,惟暫未對本港明年經濟預測作評估。她說,美財政懸崖問題若不解決,預料不但會阻礙實體經濟復蘇,亦令金融市場產生大混亂,屆時本港亦難獨善其身。她又警告,投資者要「量力而為」,應提高危機意識,作重大投資要沖量風險。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