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國際財經】美財政部報告稱中國未操縱匯率 @ 2012-11-28T1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匯率 人民幣 中國 美國 操縱
概念:2005年中國 , 2010年6月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是中美政府間爭論的一個焦點,在美國總統大選中也成為話題。一些美國企業和國會議員強調中國人為地把人民幣匯率控制在較低水平,以幫助出口企業,因為人民幣走軟令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商品更加便宜。周二在美國大選中落敗的共和黨候選人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此前承諾,如果當選總統,他將於就職當天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至於此前美方不斷施壓的人民幣匯率問題,黃平表示,人民幣匯率其實是把雙刃劍,過去十年間,中國對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幅度已經很大,並且目前還在調整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期間美國經濟和就業狀況反而更差了,這說明美國經濟不景氣並非因為人民幣匯率偏低,而人民幣匯率未來再大幅度調整對美國的經濟和消費者也未必有利。
馬光遠:美國大選結束以後,塵埃落定。我想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短期內基本上會畫一個句號。人民銀行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態度是比較明確的,銀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一直是6.3,意味著不會出現大的波動,短期內的升值對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總體來講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太大。
事實上,自2005年7月大陸實施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近3成,再加上近年大陸工資大幅調升,及熱錢流入引發物價飛漲,人民幣實質匯率已無明顯低估;美國並無必要再掀匯率戰。而美國國內就業改善遲緩,亦難歸責大陸,因為:誠如奧巴馬曾引用前蘋果總裁賈伯斯的響應,那些流到大陸的低薪、低技術工作機會不可能回到美國,美國人本身也做不來。所以,從全球產業鏈分工來看,大陸承擔最辛苦、薄利的工作來為美國公司賺進大把鈔票,對美國經濟之利遠大於弊。只要認清這點,即可知美中匯率、貿易等爭論,其實是受到選舉因素的扭曲。
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代表資產階級利益方面盡管差不多,但是共和黨更注重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而民主黨則注重中產階級利益。目前由於受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美國經濟持續疲弱和低迷,失業率仍然高企。為了振興制造業和擴大就業,奧巴馬連任後將持續對華施壓,要求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在最近9個交易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九次漲停,9日當天報6.2363,7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逾2%。而自2005年中國央行啟動人民幣升值匯率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上漲了25%。
經過三十年的兩位數增長,中國GDP總量在2010年達到40.2萬億人民幣(6萬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到2020年,中國的GDP總量如果再翻一番,達到80萬億人民幣,根據當前的匯率這大約是13萬億美元。換句話說,2020年中國的名義GDP雖然將遠遠超過今天的水平,但還是要低於今天美國的名義GDP(15萬億美元)。但中國自己的經濟增長的估計往往是相對保守的。其實, 按照大多數經濟學家的意見,考慮到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對美元的持續貶值,按照未來匯率計算的2020年中國的GDP總量即使沒有超過美國,也一定將與美國不相上下。
過去30年特別是近十年里,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主要是依靠消費類的低端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不容忽視的是,高鐵、「神舟飛船」系列、「遼寧號」航母、華為、三一重工和國產大飛機等,都是中國高端制造業逐漸崛起的重要信號。而這才是讓美國感到緊張的核心方面。近年來,美國對華為和三一重工所發起的「討伐」,其意義遠勝於2003年開始的人民幣匯率「戰爭」。很多美國人心知肚明,中國對美國在低端消費類產品上的出口,無關兩國戰略競爭大局,而低估的人民幣匯率實際上是中國對美國的變相福利輸出。但是,對華為和三一重工以及更早的中海油的敲打,則是實質性的「棒槌」。
新華社發自華盛頓的報導指,美國財政部每年都針對主要貿易國家發布「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最新報告認為,大陸重啟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升值,按名義匯率計算,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初,人民幣已升值9.3%,計入通貨膨脹因素,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已達12.6%。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在美國和歐洲經濟陷入困境的同時,人民幣卻日益成為一種參考貨幣(這是說新興市場貨幣走勢與人民幣之間產生高度關聯)。實際上,自2010年6月人民幣恢復浮動匯率制度以來,盯緊人民幣的貨幣種類比早先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時期(2005年7月到2008年)有所增加,而同期盯緊歐元和美元的貨幣種類有所減少。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