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張平:落實胡李惠港政策 @ 2012-11-11T0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發改委
概念:中國經濟9月 , 中國發改委主任張平
今年經濟出現放緩的跡象實際上是多重因素的影響。首先是從我們自身的,或者國家在宏觀經濟的導向上,把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定得就比去年要低一些。去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目標是定在8%,今年定在7.5%。定這樣了一個目標,首先,就是要使得我們的經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要進一步落實中央提出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樣一個戰略任務。中國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一直保持了比較高的增長,但是確實,在經濟發展中,也積累了一些矛盾,所以,中國現在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轉方式上,這樣就必須為轉方式留出一定的空間,所以中國在主觀上就是把經濟增長的速度適度地調低一些。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我們主觀進行宏觀調控的因素。
在北京,發改委主任張平表示,今年頭三季,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7.7%,保持在預期范圍之內。但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明顯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穩中求進、穩增長、加大預調微調力度等,有效遏制經濟較快下滑的趨勢,保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張平總結中國過去十年發展,指經濟實現每年平均10.7%的增長,經濟總量由全球排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促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去年的百分之十左右;同期的國家財政收入增長4.5倍,外匯儲備則增長10.1倍。
中國經濟增長下滑有諸多內部因素。例如,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過去那種用之不竭的便宜勞動力一去不復返了。還有,人民幣連續7年升值,從2005到2011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升值31%,實際有效升值50%以上。再如,房地產泡沫,解決不好,將成為今後阻礙中國進入高收入國家的攔路虎。所有這些,決定了中國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成為了過去式。經濟學家林毅夫說中國還可以保持20年8%的年均增長率,可能過於樂觀。
    張平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任務,為我國今後發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標准普爾旗下的GLOBAL FIXED INCOME RESEARCH近期發布《新興市場信用度量:中國評級趨勢轉為負面》的報告,報告稱,中國2012年無法保持經濟增成長動能,促使標准普爾經濟學家下調了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期。
國企在中國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在過去幾年已日益引發爭議。《路透》的分析指,新領導層的背景加之其都曾在民營經濟較發達地方任職,或會采取措施打破國企壟斷,釋放民營經濟的增長潛能。不過國家統計局前局長邱曉華就認為,盡管新領導人或引入更多競爭,但肯定會仍會保持公有制為經濟支柱的地位。
國家發改委投資所研究員、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向本報表示,美國對中國企業的進入歷來采取嚴厲措施,審核比其他國家更為嚴格,而美國本身也存在反華人士。當前恰逢美國大選,候選人必然都會表態壓制中國,因此,其對三一、華為等企業采取種種封殺措施主要是出於經濟利益和政治目的。但無論哪位候選人上台都不能不顧及中國,特別是兩國外貿關系,這又凸顯出美國的病態。
其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不是簡單的數字增長,而是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如果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保守估計,那時中國的GDP總量將達到美國的80%以上,這個目標的實現,只要未來經濟增速保持在7%左右就可以實現。但更值得期待的是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事實上,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中央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增長從依靠投資和出口轉變到內需上來,改變中國經濟增長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現狀。就經濟增長的動力而言,中國之前走的是投資拉動型的道路,投資占GDP的比重十多年來一直維持在40%以上,而投資長期維持在如此高的比重,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同時,內需嚴重不足,近10年來,消費占GDP的比重一直持續下降,在2010年降至33.8%,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轉變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並且將其提升至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努力實現從投資拉動到創新驅動的重要嬗變。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