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商務部批評美報告對中國進行無端指控 @ 2012-10-09T23: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興 美國
概念:公司調查 , 華為中興在美國
中興發言人則表示,美國國會要保護美國國家安全,應擴大調查范圍,不應將中興作為關注點,並強調中興不是中國政府管理或控制的企業。再者,中興提供給所有美國營運商的可信賴交付模型中,設備均由一個受美國政府監督的獨立安全評估實驗室評估,中興已用事實向眾議院委員會證明其是中國獨立的、透明的、致力於全球貿易的上市公司。
美國議院情報委員會已經對這兩家公司調查了一年。華為和中興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通信設備提供商,並希望在美國拓展業務。兩家公司都否認受到中國政府影響或是對美國造成安全威脅,公司高管稱,如果他們將客戶的網絡提供給第三方,這會對他們在全球的業務造成傷害,無異於“業務自殺”。
聯邦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日前對在美兩大中資企業華為、中興揮舞「大棒」,調查指兩家公司「與中國政府聯系匪淺」,「可能被用來針對美國民眾進行間諜活動」,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折射出美國社會對中國投資的防備心態。但擁有中國與歐美間跨國投資領域超過16年經驗的上海傳實投資顧問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仲華(見圖,記者駱舒嫻攝),8日在巴沙迪那總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中國投資者進入美國仍是大勢所趨,不排除對華為、中興的調查有美國大選及競爭對手在背後推動等因素。陳仲華指出,對於加州,高科技、文化創意、清潔能源都將是未來中國投資熱點領域。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徐嵐) 經過近一年的調查後,美國議院情報委員會昨日認定,中國通訊企業華為和中興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中國情報部門提供了干預美國通信網絡的機會。而中興昨日對此作出回應稱,美國國會應當擴大調查范圍,而不應只針對中國通信設備制造商。而事件的另一方華為昨日也作出了回應,稱這種指控毫無根據。
【文匯網訊】據廣州日報報道,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建議稱,美國應將中國兩大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拒之門外,原因是這兩家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由於美國占據了全球通信設備市場大約30%份額,一旦被拒之門外,兩家公司未來發展或遭遇不利。
情報委員會根據長達十一個月的調查,完成這個報告。報告表示,「根據可用的機密與非機密資訊,不能信任華為與中興可不受外國政府影響,因此華為與中興對美國與美國的系統造成威脅」,「中國有能力、有機會以及有動機使用通訊公司,達到惡意目的。」報告還建議,美國政府應該阻擋華為以及中興在美國的商業並購案,也要避免采購帶有華為以及中興公司產品的設備,以免遭間諜侵害。報告中指出,兩間公司都無法就公司與中國政府的關系,以及在美的營運狀況有完整的答覆。特別是華為公司對企業組織、公司沿革、歷史、財務安排與管理都無法給予完整的資訊。盡管如此不能證實公司有何非法行為,但會影響委員會的決定。
該委員會對這兩家中國企業的產品「涉嫌為中國間諜活動提供便利」的調查耗時近一年,9月中旬,華為和中興的高管分別被要求在美眾院聽證會上提供證詞。據路透社報道,美國CBS電視台的「60分鍾」節目7日晚將播出對該委員會主席、前FBI特工邁克·羅傑斯的訪談,討論「中國企業在美國電信市場競爭的危險」。該節目組5日發布的預告片顯示,該委員會認為「華為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預告片沒有說明該委員會如何看待中興。美國眾議員洛普斯博格稱:「我們開展這一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教育美國企業界和通信領域人士。」
美國議院情報委員會去年11月以國家安全為由對華為和中興展開調查。該委員會還與華為和中興的代表舉行過多次會面,今年5月在香港會見過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華為和中興的高管均於上月出席了該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他們都聲稱不受中國政府控制,而是通過接受廠商的獨立軟硬件審核來確保設備和網絡的安全性。
美國議員還宣稱,美國企業和網絡安全專家認為大量復雜的網絡攻擊來自中國。在2009年至2011年期間,美國遭遇的網絡襲擊增加了17倍。而華為和中興為中國情報機構向關鍵的通信零件與系統植入惡意的硬件或者軟件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根據中國法律,中興和華為可能會被中國官方要求,為了惡意目的而使用或進入它們的系統。如果這些後門和惡意代碼被別的國家開發,將會變成一個重要的國家安全問題。
美國議院情報委員會針對華為和中興的調查從2011年2月開始。美國時間周一公布在該委員會網站的報告,華為和中興的描述仍不是確定性的,多是“懷疑”、“無法確信”、“可能”等詞語,並認定美國聯邦政府應該對兩家企業試圖進入美國市場的意圖“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可能為中國的間諜活動以及網絡竊取提供幫助,從而帶來巨大風險。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如果不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的模式來對付同樣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企業,則政府無法向中國企業(特別是像華為和中興這樣的私營企業)交代.未署名
中興通訊在回應新華社記者的書面答覆中則表示,自2012年4月,中興通訊已用事實向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證明中興通訊是中國最獨立的、透明的、致力於全球貿易的上市公司。在中國企業與美國國會調查的配合方面,中興通訊在透明和合作上已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標准。該答覆說,在中興通訊提供給所有美國運營商的可信賴交付模型里,中興通訊設備是由一個獨立的受美國政府監督的美國安全評估實驗室進行評估的,中興通訊設備不會對美國市場造成任何安全威脅。
「我們只是想做生意,不想牽扯到政治問題中。」中興全球發言人戴澍昨日向南都表示,中興提供的設備不會對美國造成任何安全威脅,僅僅因為中興的中國背景就作出如此結論並不公平,「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他們的設備也都是在中國生產的,美國對所有的設備商應該一視同仁。」昨日中興通訊A股和H股表現迥異,H股大跌5.97%,報收12.6港元,A股則漲2.6%,收11.45元。
幾乎同一時間,中興通訊也回應稱,中興通訊設備不會對美國市場造成任何安全威脅。同時強調,幾乎所有的美國電信設備供應商包括西方供應商在內都在中國進行生產。中興通訊相關發言人表示,這次調查不應將中興通訊作為關注點,而將規模大得多的西方設備商排除在外。中興通訊敦促委員會擴大視野審視整個電信產業供應鏈,所有供應商都應該向美國運營商提供一致的可信賴交付解決方案。
「時機太敏感了。」宋頌興分析,「一方面,現在正處於美國大選的關鍵時刻,就歷史經驗看,中國問題往往會成為民主黨和共和黨相互攻擊的『重要砝碼』,因而,此時若公布對中國有利的資訊,將可能對奧巴馬的連任產生打擊,所以,美國利益集團不可能不重視影響自己政治生命的短期利益;一方面,從產業角度看,美國這時候需要穩定自己國內企業的信心,以保證就業率,而且,即使沒有貿易保護,美國也一直認為,在高科技的通訊設備領域,其一直是行業老大,而華為和中興通訊一旦進入,將威脅到自己國家的產業利益。」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今日會就中國兩間通訊企業,華為及中興通訊,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發表調查報告。美聯社獲得的報告草稿指,有關企業對美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監管機構應阻止它們在美國進行並購;政府通訊系統不應使用它們的設備,美國公司亦應避免與他們做生意。華為在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達到一百六十二億美元,取代瑞典的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訊器材制造商。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接受電視訪問時公開呼吁,美國公司如果為了國家安全,客戶私隱及知識產權著想,就不要同華為做生意。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公司在美投資屢屢遭遇安全問題。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只是其中兩個比較突出的例子。在此前中海油並購優尼科公司、華為並購三葉公司等並購案中,最後都因為安全關切折戟沉沙。而9月30日中資公司羅爾斯在俄勒岡州興建風電場的計劃被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安全關切為理由下達行政命令阻止,更是22年來美國總統首次叫停外國在美投資。對於這些「安全關切」,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貿易問題專家愛德華?阿爾頓說:「這是中國公司在美投資的一個障礙,雙方都沒有找到好的辦法來解決它。華為想向美國政府證明他們對於美國國家安全沒有威脅,但美國政府沒能被說服;而美國官員到中國說,我們想要並鼓勵中國投資,我們的安全審查是公平的過程,不應該為此擔心,而中國公司也難以相信這一說法。因此我認為,在雙方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誤解。」
一起來看看這些所謂的「擔憂」和「風險」吧:首先,美國情報機關認為中國政府通過攻擊美國政府和公司的網絡,竊取情報和侵犯商業知識產權;其次,由於中國政府持有中興的股份,中國國有銀行為兩個公司提供過部分融資,中國政府和軍方與這兩個公司有過生意上的往來,兩個公司內部存在基層黨組織,所以華為和中興並不是獨立於中國黨政機構的企業。委員會由此得出結論,由於「中國有途徑、機會以及動機利用通信公司來達到惡意目的」,而華為和中興的通信產品「為中國的情報機構將惡意硬件或者軟件植入美國關鍵的通信系統提供了充分的機會」,而作為來自於中國的公司,華為和中興將難以拒絕中國政府介入它們的產品的要求,所以華為和中興的產品存在著風險,將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