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美國會認定華為與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 2012-10-08T15: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華為 美國 中興
概念:華為上市 , 中興通訊威脅美國國
華為的發言人普盧默(WILLIAM PLUMMER)說,美國對華為威脅其國家安全的擔憂毫無根據。他說,有關華為對網絡攻擊的承受力異常脆弱的說法其實是無視技術和商業現實的,這種草率的行為將對美國就業和創新產生威脅,完全無助於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
美國議院情報委員會已經對這兩家公司調查了一年。華為和中興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通信設備提供商,並希望在美國拓展業務。兩家公司都否認受到中國政府影響或是對美國造成安全威脅,公司高管稱,如果他們將客戶的網絡提供給第三方,這會對他們在全球的業務造成傷害,無異於“業務自殺”。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原標題:華為中興出席美國會聽證:美糾纏「私企為何有黨委」。既有咄咄逼人,也有針鋒相對,在當地時間9月13日美國眾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華為和中興正面「迎戰」美國議員,就所謂的「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接受質詢。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美國國會參加此類聽證。
事實上,就中國通信企業在美投資及其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而言,美國立法機構關注已久。去年1月,美中經濟與安全戰略評估委員會(USCC)就公開過一份題目相近的專家報告。報告針對美國資訊安全的脆弱性,尤其是美國在全球通信產品供應鏈中的脆弱性深表擔憂。這種擔憂在聽證會上繼續發酵。毫無疑問,面對如此強烈的「危機意識」,中企代表在聽證會上的表現被媒體喻為「如坐針氈」實屬必然。從中企代表的陳詞來看,議員們的各種質疑(包括刁鑽的提問)得到廣泛回應。如針對政企「聯系」,代表稱:中興的成功來源於創新,這是自由市場的成功故事。公司的發展道路並未受到政府指導,它完全是為14萬股東服務。華為的證詞表明:它目前是由6萬多名員工組成的員工持股企業(ESOP)。華為是獨立的。針對產品安全指責,華為代表回應:「網路安全是全球性事務。不應該把所有的焦點都對准中國企業,阿爾卡特-朗訊、CISCO、愛立信在中國都有運營,許多在美國網路中使用的設備是在中國開發和生產。」其潛台詞是說:這麼多公司都向美國網路提供產品和服務,為何唯獨調查中國公司?
出席聽證會的美國議員質詢最多的是,華為與中興的產品存在後門等隱患,為中國情報機構針對美國的網路襲擊提供幫助,嚴重威脅美國網路安全。美國議員另一糾纏重點為,華為與中興公司設立的黨員組織。他們質問,為什麼一個私人企業有黨委組織?華為副總裁丁少華回應,在中國,就連沃爾瑪等外資企業一樣設有黨員組織。黨委組織功能主要體現在提供員工關懷,敦促員工遵守職業道德等方面,絕不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
彭博新聞報導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CO., CBS)一份采訪稿顯示,ROGERS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定於周日播放的《新聞60分節目》采訪時表示,對於正計劃從華為采購的美國企業來說,如果他們在乎其知識產權、客戶隱私和美國國家安全,那麼他們應該找另外的供貨商。
另據路透社上月底報道,華為已決定不再澳大利亞上市。華為希望上市能夠提高其透明度,並幫助它在美國贏得更多合同。美國國會目前正在高調對其國內同行中興通訊 進行調查,以判定該公司是否給美國安全帶來威脅。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即使華為上市,對消除歐美的國家安全憂慮的幫助亦不大,事關背景相似的中興(763)雖然已是上市公司,但在拓展海外市場時仍受處處受阻,何況華為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任正非曾任解放軍軍官,始終難免令人對華為與中國軍方的關系完全釋疑,而華為一方是否願意披露股權結構、收入來源、有否接受政府支持等資料亦成疑問。再者,美國早前爆出中資股帳目問題,投資者對中國股份仍有一定戒心,加上市況不就,若華為選擇到美國上市,在估值上或可能不太理想。
華為、中興在美國的手機銷售都很成功,但華為卻在出售旗艦電信設備產品時遇到阻礙。主要原因是美國議員以安全顧慮為由反對。去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迫於國會壓力,反對華為第3度敲門交易並購美國電信企業3COM後,《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為傾向在美國上市並開始向銀行征求有關IPO的建議。
華為欲在美國上市引人關注。華為創始人曾在中國軍隊服役,一些人擔心華為會做出對美國利益不利的行為,此前美國曾調查華為與中興以確定它們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此外,美國議員們最關心的是華為、中興與中國政府的關系,一個重點是,華為與中興公司設立的黨員組織。
華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廠商,由於美國等國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該公司在這些市場開展業務時遇到了許多障礙。去年,華為曾被禁止參與澳大利亞380億美元的國家寬頻網絡(NBN)建設項目。
在針對華為及中興通訊長達一年的調查後,羅傑斯與情報委員會的民主黨籍眾議員魯波伯格(C.A. RUPPERBERGER),將於十月八日公布調查報告。兩位眾議員一直在調查華為及中興通訊在美擴大市場,是否出現中國政府竊密疑慮,並危及美國通訊基礎結構。
內地兩大電訊公司,華為及中興通訊的高層,罕有出席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聽證會,希望釋除外界對他們擴大美國業務,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疑慮。公司高層強調,他們的業務完全獨立,不受中國政府影響,公司亦沒有在產品中,隱藏間諜密碼。但公司引用中國國家保密法,未有全面提供委員會索取的公司文件,受到主席羅傑斯批評,委員會將於下月初發表調查報告。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說,希望美方在公平基礎上,便利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及經濟活動。
2008年,華為先是企圖透過與貝恩資本(BAIN)的合作入股美國科技公司3COM,但遭阻撓,2010年華為嘗試收購摩托羅拉的無線資產,再受挫;上個月美國國會召開聽證會,要求華為與中興說明與大陸軍方關聯,及其設備是否有資訊「後門」等問題。
由於美國政府越來越擔心中興通訊所生產的設備可能會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中興通訊上周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中進行了澄清。許明表示,相關擔憂主要集中在中興通訊的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與美國指控相關的負面壓力沒有對公司的企業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密西根州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羅傑斯表示:「如果我是今日的美國公司…看到華為,我會另找供應商,這是如果你在乎自身智慧財產、關切客戶隱私、關心美國國家安全的話。」
而來自海外的政治壓力是華為面臨的一大問題。美國政府正對華為的業務進行一項漫長的調查,同時該公司被澳大利亞政府禁止參與一項全國性寬頻網絡的投標。抵制華為的人認為該公司與中國軍方存在關聯,會帶來安全方面的威脅。不過,華為已多次否認這一說法。該公司可能希望通過海外上市使自身看起來更加透明,同時消除存在利益沖突的看法。就在上月,華為澳大利亞業務的一名董事表示,將該業務在悉尼上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人們對中國、對華為的顧忌。
大陸通訊設備業者華為近日表示正與美方進行協議,討論華為參與美國國會聽證的條件。該聽證會系美國國會調查華為、中興這兩大大陸通訊設備業者是否對美國造成國家安全威...
華為與中興等內地電訊設備制造商的海外擴張之路頗為崎嶇。過去十年,華為致力在美國擴張網絡基礎設施業務,但美國政府基於安全考慮而進行阻撓。
雖然華為的消費電子業務表現不俗,但其電信設備業務卻因為安全問題在美國和澳大利亞遭遇阻力。但美國政府的舉動遭到了該國學者的批評。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