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供需兩弱 四月新增貸款縮至6818億 @ 2012-05-14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貸款 月新增
概念:月新增貸款6818億人 , 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818億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在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盈利預期不強的情況下,實體經濟總體信貸需求減弱;加之預期政策放松、市場利率下行,很多企業選擇推遲貸款融資計劃。
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些細節:截至4月25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4月新增信貸僅1017億元,信貸投放較3月明顯放緩。金融業界人士表示,以歷史經驗來看,四大行的信貸規模占所有金融機構的30%左右,因此可初步判斷4月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約7000億元,與此前市場預期的9000億元差距較大。
信貸方面,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112億元,遠高於市場此前8000億左右的一致預期,並創14個月新高。但從信貸投放結構來看,居民部門短期貸款攀升異常,需求或主要來自於個體商戶的周轉經營。企業部門貸款有所增長,顯示決策層有意通過信貸的投放而促進經濟增長,但期限結構進一步短期化,暗示借貸主要為了滿足流動性需求,而政策對企業中長期投資意願的刺激力度有限,部分銀行的信貸額度可能並未使用充分,從而通過購買票據而達到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人民銀行公開表示將通過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央票到期釋放流動性等多種方式,增加市場流動性,支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預計除滿足中央重點項目、保障房建設等資金需求外,將允許銀行繼續給予首次置業貸款利率優惠,並向個別行業及中小企業定向寬松。實際上,今年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遠超預期並達到1.01萬億元,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國內經濟活動有所回暖,經濟景氣程度有所回升,信貸投放力度有所加大,非金融部門流動性已獲改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有望在年內保持平穩。
日前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新增人民幣信貸1.01萬億元,創下去年1月份以來的新高,更一改今年1、2月份信貸投放的頹勢。今年1、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為7381億、7107億,遠低於市場預期。
上述大行貸款投放量目前顯示的「疲軟」可能也是實體經濟對信貸有效需求相對不足的體現之一,盡管之前多家大行高管公開否認信貸需求相對不足的市場推測,且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投放高達1.01萬億,遠超市場預期,不少市場人士也由此分析認為貨幣政策放松加碼以及信貸有效需求的回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2.46萬億元,其中3月單月增加了1.01萬億元,較之此前兩月的低預期增長,央行釋放的寬松信號已經十分明顯。有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2.46萬億元,而在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的1.95萬億中,短期貸款增加1.0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06億元,對此有分析稱,今年銀行放貸也有困難,經濟環境下行,優質企業減少,在此情況下,央行或將下調存准來拉動信貸增長。
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01萬億元,顯著高於1、2月份的7000多億元,超出市場之前8000-9000億的預期。3月M2同比增長13.4%,比2月份的13%有所提高。M2、信貸數據轉好說明流動性出現改善跡象,利好市場的估值修復。但從結構上看,3月新增中長期公司貸款不足1800億,較2月新增量還略有下降,對比去年3月少增長1500 億。反映中長期項目貸款需求依然偏弱。
游金智表示,四月份的新增貸款規模有低於市場預期的可能。不過,新增貸款的下滑主要來自銀行存款大量減少,在部分銀行貸存比指標偏高下,約束了銀行的放貸能力,且四月份包含了兩個小長假,使得實際工作日較少。由於政策上支持信貸適度增長的基調已定,不預期整體信貸寬松的趨勢將有所改變,就整個第二季,在四月新增貸款規模偏低下,五和六月份的數據應可見到明顯反彈,呈現和第一季類似的情況,亦有利中國股市持續彈升。未來政策的著力點可能在加大對在建、續建項目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以居民的中長期貸款在房地產交易量回穩下,可能有所增加,均有利於恢復信貸規模的成長。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