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4月全球制造業指標一覽:幾家歡喜幾家愁 @ 2012-05-03T0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PMI
概念:連續5個月回升 , 匯豐中國4月份制造業PMI
受季節性因素影響,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大幅回升2.1個百分點至53.1%,這是該指數連續四個月回升,並創下11個月新高。數據表明制造業經濟總體保持增長態勢,經濟增長呈現回升態勢。
上日,中國4月官方制造業PMI則顯示出連續第五個月回升。數據顯示,中國4月官方PMI回升至53.3,創一年新高,顯示經濟增長繼續趨穩向好。
盡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連續回升的制造業PM I表明經濟增長呈現趨穩向好的基本態勢,但是更多的學者卻僅對數據反映的經濟走勢表示謹慎樂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4月份PM I指數繼續提高,但幅度明顯減小;新訂單指數回落。訂單反映市場需求狀況,預計未來經濟增速仍有繼續降低的可能。
自去年12月以來,制造業PMI連續5個月環比回升,但4月PMI仍較歷史同期均值低2.7個百分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4月PMI環比回升幅度明顯減小,新訂單指數出現回落,表明經濟趨穩的跡象逐步明顯,但未來經濟增速仍有繼續降低的可能,穩定投資增速將成為穩定經濟增速關鍵。
    數據顯示,4月份絕大多數行業PMI指數回升到50%以上,在制造業21個行業大類中,有16個行業PMI指數高於50%,以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PMI指數繼續高於全國制造業平均水平;前一階段發展較為低迷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鋼鐵行業PMI指數也已回升到50%以上。
匯豐23日公布數據稱,大陸4月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為49.1,較本月初匯豐公布的大陸3月PMI終值48.3有所回升。匯豐PMI初值反彈,表明大陸政府宏觀政策漸松發揮初步效應,也部分緩解市場對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匯豐自己的分析師也認為4月PMI初值不錯,代表此前政府所采取的寬松政策已見效。
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費希爾表示,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FED)不應再放寬政策,但現在還不是開始提高利率的時候,並重申FED不應延長賣短買長的扭曲操作(TWIST OPERATION)計畫,但周二亞洲和歐洲多數市場適逢假期休市,使金融市場交投遲滯。隨著中國公布4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第五個月回升至53.3達一年新高,顯示經濟增長繼續趨穩向好,但新訂單指數回落表明需求依然低迷,或拖慢經濟進一步回升步伐,削弱市場人氣,另外澳洲央行(RBA)意外大幅降息50個基點至3.75%,為2009年末以來最低水准,並稱未來兩年通貨膨脹或低於預期,為必要情況下再降息保留余地,重創澳幣匯價,兌日圓更跌至三個月低點82.08,而且加拿大2月經濟成長萎縮及西班牙陷入衰退,打壓市場的風險偏好,美國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埃文斯更表示FED仍有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巨大空間,加重美元賣壓,兌日圓下挫至兩個半月低點79.62。日本財務省財務官中尾武彥表示,日圓自上周尾段開始迅速升值,反映出市場的投機情況,正審慎觀察市場,准備好在必要時采取行動,另外日本保證金交易商增持外幣兌日圓多倉至三個半月高位,緩和日圓漲勢,而且美國公布3月建築支出僅增長0.1%不及預期,但4月供應管理協會(ISM)制造業指數意外升至54.8優於預估值,其中制造業就業分項指數創6月以來最高及新訂單分項指數為去年4月以來新高,激勵美元兌日圓反彈至80.30高點。預估今日美元兌日圓阻力於80.30-60,支撐於79.50-70。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給出的報告,3月份小企業形勢惡化。其中小型企業PMI為50.9%,比上月大幅回落4.3個百分點。同時大型企業PMI為54.3%,比上月提高3.4個百分點,是制造業PMI明顯回升的主要因素;中型企業PMI為50.4%,比上月提高0.9個百分點。
第一,中國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2012年1月份PMI為50.5%(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2月份PMI為51.0%(比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3月份PMI為53.1%(比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這表明,目前PMI仍高於顯示收縮與擴張臨界點的50%以上,特別是PMI已連續四個月回升,表明當前中國的制造業整體表現呈現「穩中趨升」特征。這也可以從PMI指數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的回升中確認這一點。其中,3月份生產指數為55.2%,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為去年5月份以來的最高值,反映出當前工業生產有加快趨勢;3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5.1%,為去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值,回升勢頭明顯。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