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景區票價節前搶漲 @ 2012-05-01T1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景區 門票 票價
概念:大陸五一 , 旅游景區門票漲價
景區門票價格「逢節必漲」,已經成為難以治愈的痼疾。原因有很多,目前民眾詬責較多的是「三年禁期」成了「漲價周期」。另外,景區運營維護成本上升也是一個原因。綜合來看,景區門票漲價的最根本原因,還在於附著於景區之上的各種利益化機制。
省旅游協會有關專家告訴記者,過去6年的調整,已使我國世界遺產類景區門票的價格整體調高了65%,如張家界從158元調到248元,莫高窟從80元調到160元,黃山從130元調到230元。「景區屬於一種准公共物品,國外許多景區門票價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過1%,而我們實在高出太多。雖然景區也有通脹壓力,但門票總體已偏離公益屬性,超出了多數民眾的承受能力。這顯然會損傷民眾的旅游積極性,不利於旅游業健康發展。」(王 穎 周靜文)
當初,發改委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景區門票價格過快上漲,現在看來,這恐怕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樣的規定只能防止3年票價不漲,3年一過票價就可以漲了,而且在3年後一些地方可以選擇大漲,把以前沒有漲價帶來的「損失」撈回頭,所以很多地方在3年後都是大幅度的漲價,有的漲幅高達60%,有人稱之為這樣的漲價是「報復性」漲價。
當中國國內一些景區門票跨入「三百元時代」,專家呼吁走出「門票經濟」怪圈、真正實現「旅游經濟」時,讓我們看看一些世界著名景點的票價水平如何?旅游大國在制定票價時有怎樣的考量?
其實國家發改委推行的旅游景區票價「三年一調整」的限制性政策以及公益性景區的漲價聽證制度都是對公眾權利的確認和保護。但聽證制度在操作中往往是「只聽不證」「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實際落入「三年必漲」怪圈既有事實清晰表明一旦旅游景區和旅游管理部門達成利益結盟社會輿論對景區漲價行為的影響幾無實效。這就是為什麼輿論連連喊打門票卻節節上漲。
客觀而言,發改委規定景區票價3年的調整期,本是抑制票價過快增長。而現在「3年解禁」似乎成了景區漲價的借口,有業內人士總結為景區票價「3年必漲」。真有非漲不可的理由嗎?景區們及其代言者振振有辭:景區維護經費加碼再加之有通貨膨脹壓力,守著金山過窮日子,地主家也沒余糧啊,門票怎能不漲?另一較為流行的說法是,客似雲來景區不堪重負,漲價控制人流。亦有A景區眼見同級的B景區漲價,醋意難平而跟漲。
如果旅游景區票價「三年必漲」,而很多服務設施很難跟上,勢必會對我國旅游產業造成長遠傷害。2007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整頻次不低於三年。這個三年調整期,本意是抑制票價過快增長,而現在似乎成了景區漲價的借口。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由於景區運營維護成本上升等原因,票價在一定幅度內上漲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除了成本上升之外,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景區之間攀比漲價等,也是造成「三年必漲」的重要原因。
曾幾何時,為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拉動內需,國內各旅游城市、旅游景區景點,紛紛推出發放免費旅游消費券、一卡通無限次游覽、減免票價等系列優惠促銷活動,但旅游價格叫漲的聲音也摻雜其中。尤其是,近年來國內景區門票每年競相漲價,幾乎都是由一些著名景區漲價引發。在每年「五一」小長假「十一」黃金周來臨之前,對於旅游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個可怕的信號,因為,新一輪旅游景區門票漲價風或許即將刮起。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