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各地嚴查問題膠囊 停售13種藥用空心膠囊產品 @ 2012-04-17T09: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膠囊
概念:藥品生產 , 鉻超標藥用膠囊產品
所謂「藥食同源」,工業明膠能流向藥企,有沒有流入食品企業,這讓人不聯想都難。對違規生產、使用工業明膠的企業應當一查到底,嚴肅處理,對失職的監管環節同樣決不能放過。問題是,早在2004年,央視就揭露過皮革廢料加工成明膠的觸目驚心的事實。同年,衛生部即發布公告,禁止使用皮革廢料、毛發等非食品原料生產食用明膠和水解蛋白,但8年過去,造假卻禁而不止,其原因何在?食用明膠與工業明膠的巨大利差,固然是相關企業為節約成本而造假的直接動機,監管環節的不作為固然給了假貨以可乘之機,從根源上看,一顆空心膠囊所包含的粗放式發展窟窿才是禍首。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近日曝料,以皮革下腳料為原材料的工業明膠,被一些地方膠囊廠用於生產藥用膠囊,而這些“毒膠囊”流入了修正藥業等九大藥企,其樣品被檢出鉻含量嚴重超標,最高含量超標90余倍。據悉,鉻屬於有毒有害微量元素,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髒器官和DNA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並可能誘發基因突變。
在前後長達8個月的調查中,記者走訪了河北、江西、浙江等地的多家明膠廠和藥用膠囊廠,發現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和江西弋陽龜峰明膠公司兩家明膠生產企業,采用鉻超標的「藍礬皮」(一種皮革下腳料)為原料生產工業明膠,然後套上無任何產品標識的白袋子包裝,隱秘地把工業明膠賣到浙江新昌地區一部分膠囊廠,生產加工藥用膠囊。這種被檢出鉻超標的藥用膠囊最終流入青海格拉丹東、吉林長春海外制藥、修正藥業等藥廠,做成了各種膠囊藥品。據檢測,共9家藥廠生產的13個批次的藥品,被檢出鉻含量超標,最高含量超標90余倍。
據了解,龜峰明膠有限公司位於江西省弋陽縣,是一家有著二三十年生產經驗的老牌明膠廠,年產明膠一千多噸。公司董事長曾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他們廠使用工業廢料「藍礬皮」生產的工業明膠也是通過白袋子包裝,大量出售到外地用來加工藥用膠囊,客戶多達上百人。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6日訊(記者 孔令雪)繼央視《每周品質報告》曝光修正藥業等藥企的膠囊原料涉嫌使用工業明膠、鉻元素超標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今天一早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對13個藥用空心膠囊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對此,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林耘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這應該是315之後引發大家廣泛關注的一個惡性的以次充好的案子。整個事件來看是相當之惡劣的,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中國的有些企業對追求利潤,對控制成本完全沒有底線。
新浪財經訊 4月15日,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之《膠囊里的秘密》報道,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隨後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新昌縣藥用膠囊生產企業,繼而流向藥品企業,最終進入消費者腹中。
同時,近日有消息稱,修正藥業等藥用膠囊鉻超標,原料使用工業明膠。根據《中國藥典》規定,生產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准。按照《食用明膠》行業標准,食用明膠應當使用動物的皮、骨等作為原料,嚴禁使用制革廠鞣制後的任何工業廢料。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今日醫藥股走勢的分化。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凌晨發出緊急通知,指十三種膠囊藥品,涉嫌重金屬鉻超標,勒令暫停銷售和使用,責成地方監管局開展監督檢查和產品檢驗,會對違反規定生產銷售的企業,嚴肅查處,禁售的藥品涉及青海、長春、丹東及吉林等地藥廠生產的膠囊藥品。北京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揭發內地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再熬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新昌縣藥用膠囊生產企業,最終流向藥品企業,給消費者服用,浙江新昌縣政府立案調查,緊急查封相關問題企業,對四名企業負責人實行控制,將相關原料及產品,抽樣送檢,新昌縣當局強調,縣內所有膠囊企業會先停產檢查,符合條件的企業會恢復生產,發現問題的企業及責任人會依法處理,防止問題膠囊再次流向市場。
今日看新聞,看到央視一則不起眼的報道,說是根據記者的深入調查,發現作為國家明令禁止用於食品藥品原料的工業明膠,被大量地用於藥物膠囊的生產。而且令人吃驚的是,這一做法已經在業內被看作是再正常不過的,幾乎是公開的秘密。然而令人更為膽寒的還不在此,更加讓人齒寒的是,根據記者調查結果顯示,因為使用工業明膠,藥品鉻嚴重超標的藥企名單,居然包括了赫赫有名的修正藥業、通化藥業、海外制藥和蜀中制藥等知名藥業大鱷。為什麼這些藥企大鱷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工業明膠呢?原因很簡單,工業明膠作為原料成本每噸只需2萬元左右,而符合標准的合格膠,每噸要價則在3萬元以上。如果說到資本主義社會萌芽期的資本原始積累,說到圈地運動,與之相比,我想其血腥與冷酷程度也不過爾爾。
大陸不肖膠囊廠商被爆以皮革鞣制廠剩余的廢料、俗稱「藍皮膠」工業明膠制作藥用膠囊,導致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最高超標九十多倍;而這些黑心膠囊因價格較便宜,且藥廠未對膠囊進行鉻含量檢測,現已流進藥品市場。
「偷工減料還算好的,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一些魚油企業缺乏實際生產能力,普遍委托軟膠囊廠進行加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家食藥監局保健食品審評專家說,「這些軟膠囊廠經常使用回收的明膠殘渣作為原料生產魚油以降低成本。」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