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監管》中證監就新股發行改革征意見,6措施降低發行價 @ 2012-04-02T13: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嘉漢林業
概念:
姚剛指出,改革新股發行體制是中證監的重點工作,如強化新股價格形式機制和完善審批程序等。為此,內地須合理界定監管部門與交易所的分工,目標是「法制化、市場化和公開化」。摩根大通亞洲區投資銀行副主席方方早前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香港現行由港交所 (0388-HK) 及證監會分擔上市審批和監管工作的模式,值得內地參考。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5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金入市、新股發行、國際板等還在研究中。他說,證監會正在進一步推進高收益債券和退市制度改革,爭取上半年推出。
人事不動,政策難行。人事問題歷來是任何一項改革的難點,同時也是抓手,對於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力推的新股發行改革亦如是。處長輪崗、社會招聘交易所副總、放開保代簽字權等一系列動作,都旨在通過破除既得利益格局,激發監管者和市場主體內在的改革動力,從而為「強化信息披露和信托責任、把價值判斷還給市場」的改革思路鋪平道路。
自去年底開始,中國證監會新一輪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便開始密集調研。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一句「首發(IPO)不審行不行?」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強調「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更是將改革預期推向輿論的最高點,新股發行改革已箭在弦上。
事實上,新股改革才剛剛開始,證監會日前表示,針對新股發行體制存在的問題,下一步擬采取總體考慮、分步推進的改革方案,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抑制過度投機入手,做好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揭示工作,逐步建立起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同時,對過度炒作新股導致跟風現象的不良行為,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遏制。二是健全股市內在機制,通過放松管制,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強化市場約束,促進發行人、中介機構和投資主體歸位盡責。三是推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進入新股市場,引導長期資金在平衡風險和收益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四是在發行監管上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不斷提高透明度。
此次研討會是在證監會深化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證券業協會組織行業進行的第一次專題研討活動。相關建議已提交證監會,有望成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重要參考和補充。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梳理一下最近一段時期證監會的相關整肅與改革舉措,著力點主要在三個方面:新股發行改革、投資者保護以及證監會內部改革與行為邊界的再定位。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姚剛副主席日前闡述的證監會九大工作重點,則是上述三大方面在操作層次的細化與落實。
在今年的「兩會」上,新股發行制度尤其是新股發審制度的改革成為了熱點話題。繼此前不久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態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逐漸把審查的重點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轉移到平等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上來」後,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又表示,新股發行改革將分步實施。
歐陽澤華還回應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說,證監會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持續推行發行制度的改革。
把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還是第一次;同時,去掉「擴大直接融資」字樣、「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居於首位,彰顯了管理層今年對資本市場的呵護。這意味著,對於今年的資本市場來說,「擴容」已不再是證監會的硬指標,資本市場的改革重心從二級市場轉移到了一級市場。
華生:新股發行審批制度確實經過了很多變化,最初是讓集體企業上市,進行試驗,然後才逐步是地方國有企業上市。在相當一段時間,曾把上市指標作為一個紅利,按照部委來分配。上世紀90年代後期,搞國企改革,還把發股票作為國企融資脫困的一個手段。新世紀以來,發行制度有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和進步。最初是由證監會的發行部批准,後來由發審委審核。證監會從社會上請專業人士組成發審委,發審委委員一人一票。客觀地說,發審委制度是證監會主動削權的一個表現。從中央各個部委的民主決策和獨立性決策來說,是走在最前面的。但這個制度還是沒有跳出審批制的窠臼。有審批就有尋租,而且審批既可能卡掉好企業,也可能放過壞企業。因此,發行審批制度改革,核心是改革審批制。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