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歐盟槓上中國: 碳稅非交不可 @ 2012-02-08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歐盟 碳稅
概念:中國航空公司 , 歐盟航空碳排放交易體系
各國間的「聯合反制」一直被認為是抵抗歐盟「碳稅」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據了解,歐盟公布的征收碳稅的航空公司名單一共包括2000多家航空公司,引起了包括中、美、俄、加、印等至少40個國家的強烈反對,美國曾經采取的「訴訟」手段也曾引發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效仿,中國航企目前除了堅持由中航協倡議的「三不」策略(不參加歐盟碳市場交易;不向歐盟管理成員國提交監測計劃;不與歐盟談判優惠條件),也一直持續與各國航協密切聯系,參與世界聯合反制。
「磕上了!」對於民航局的做法,民航業內普遍表示歡迎。據了解,目前包括國際航協、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在內的民航機構均已舉起反對歐盟向航空業征收碳稅的大旗,歐盟一意孤行的做法已經四面楚歌,並很有可能會引發一場航空業的貿易戰。 文/記者 王飛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歐盟強行征收「碳稅」也令航空業感受到了更大壓力。目前,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印度等至少35個經濟體已表示反對歐盟在航空領域征稅的做法。
號稱700億美元的電子產業,將是政府與台電長期「重核電、輕綠電」政策下的犧牲品。今年初,歐盟開始對國際航線的飛行器征收碳稅,此舉造成美國、中國航空業極大的反彈,但長期觀察,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為保護產業、增加國內就業,開征跨國碳稅勢在必行,以環保之名,行非關稅貿易障礙之實的戰略。而且這壓力也逐步邁向全球供應鏈的各環節,台灣許多消費性電子產業,如宏碁、台積電等已感受到壓力將成為迫切的危機。電子產業發現,節能減碳是他們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方向,忽然驚覺,所有可節能的都節了,但碳卻減不下來,就是因為台電的碳排放量高於各國,使他們「煞不住」碳排放。
航空碳稅並不是針對「飛越第三國(在此指美國)、公海、歐盟領空的飛行器」,只有飛行器的操作者是在運作商業航線、並且在歐盟機場起降時,他們才需遵守碳排放交易體系的限制———因此,航空碳稅沒有侵犯他國主權,也沒有侵犯飛行器飛越公海的權利,因為只有在「商業航班」「物理上存在於」歐盟成員國機場時才需征稅。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