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國際財經】美參院通過航空法案,反對歐盟碳排放稅 @ 2012-02-08T11: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歐盟 航空 碳稅
概念:中國航空公司 , 歐盟航空碳排放交易體系
各國間的「聯合反制」一直被認為是抵抗歐盟「碳稅」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據了解,歐盟公布的征收碳稅的航空公司名單一共包括2000多家航空公司,引起了包括中、美、俄、加、印等至少40個國家的強烈反對,美國曾經采取的「訴訟」手段也曾引發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效仿,中國航企目前除了堅持由中航協倡議的「三不」策略(不參加歐盟碳市場交易;不向歐盟管理成員國提交監測計劃;不與歐盟談判優惠條件),也一直持續與各國航協密切聯系,參與世界聯合反制。
兩年前,當歐盟正式宣布把航空業納入歐盟的碳排放交易權系統,並將包括與歐盟有飛行業務的非歐盟航空運營商時,原本在氣候問題上頗有矛盾的新興經濟體和發達國家找到了共同目標,一致反對。印度民航部官員聲稱不向歐盟提供印度航空公司排放數據,中航協宣稱「三不」政策,美國航空運輸協會與美國三大航空公司發起訴訟,指責歐盟違背了1944年的《芝加哥公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和2007年的《美國歐盟開放領空協議》,不過,歐洲法院去年底作出「不違背相關國際法」的判決。主要依據包括:首先,歐盟作為整體不是《芝加哥公約》的簽署方。同時,要求飛入和飛出歐盟的所有航空器都承擔碳排放責任,所以不存在歧視問題;其次也沒違反《京都議定書》。況且,美國還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在日內瓦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ICTSD)學者帥成華看來,美方在這起訴訟中唯一的機會在於《美國歐盟開放領空協議》中「禁止對燃油消費征收稅費」的規定,這讓美國航空企業獲得免交碳稅的豁免可能性。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歐盟強行征收「碳稅」也令航空業感受到了更大壓力。目前,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印度等至少35個經濟體已表示反對歐盟在航空領域征稅的做法。
2月6日記者獲悉,中國民航局已經得到國務院授權,並於近日向各航空公司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
綜合消息,歐洲官員堅持,中國各航空公司必須支付碳排放稅。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的航空公司先前曾表示它們不會支付歐盟的碳排放稅,中國民用航空局也已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批准,禁止各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計劃。歐盟氣候專員康妮.赫澤高(CONNIE HEDEGAARD)表示:「中國的航空公司會遵守我們的法律」,歐盟「對此有信心」。
美參院通過航空法案,反對歐盟碳排放稅。周一晚美國參院通過價值630億美元航空法案,為未來四年美國的航空項目提供資金,授權政府采取措施實現空運系統現代化。與此同時法案明確表示,反對歐盟向飛經歐洲的航班征收碳排放稅。此前中國政府已表示,中國的航空公司不得為經過歐洲的航班向歐盟上交碳排放稅。昨晚參院的表決結果為75票贊成20票反對。法案已提交白宮等待奧巴馬簽署即可生效。上周美國眾院已經批准這一法案。
另外,據新華網報道,中國名用航空局近日會正式出台措施,禁止中國境內各航空公司未批准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同時禁止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歐盟自今年1月1日起征收航空碳排費後有進一步啟動注冊機制,對注冊的成員國免費排放配額。迄今為止已有至少35個國家反對該歐盟在航空領域征收碳排放稅。
歐盟ETS遭到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多國的強烈反對。美國航空運輸協會、多家美國航空公司、國際航協以及加拿大航空委員會聯合起訴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認為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違反了《芝加哥公約》禁止對國際航空器征收燃油稅的規定。2011年8月,包括中國多家航空公司以及美國航空公司、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泰國航空公司在內的20多家航企在北京發布《共同聲明》,反對歐盟單方面將航空業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
號稱700億美元的電子產業,將是政府與台電長期「重核電、輕綠電」政策下的犧牲品。今年初,歐盟開始對國際航線的飛行器征收碳稅,此舉造成美國、中國航空業極大的反彈,但長期觀察,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為保護產業、增加國內就業,開征跨國碳稅勢在必行,以環保之名,行非關稅貿易障礙之實的戰略。而且這壓力也逐步邁向全球供應鏈的各環節,台灣許多消費性電子產業,如宏碁、台積電等已感受到壓力將成為迫切的危機。電子產業發現,節能減碳是他們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方向,忽然驚覺,所有可節能的都節了,但碳卻減不下來,就是因為台電的碳排放量高於各國,使他們「煞不住」碳排放。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