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溫家寶:歡迎德國繼續向中國投資 @ 2012-02-03T19: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默克爾 中國 歐債
概念:中德關系 ,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
在歐洲領導人試圖為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籌措資金之際,昨日(2月2日)起,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式啟動了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這也是她自2005年上任以來的第五次訪華,也是2012年歐洲大國領導人首訪中國。此前,各方對默克爾訪華的目的作出眾多猜測。德國著名的周刊《焦點》指出,默克爾此次訪華重點將討論全球經濟狀況,特別是歐債危機仍將成為探討的主題。那麼默克爾此次訪華能為困境中的歐元區帶來更多救助希望嗎?
昨天,德國總理默爾開始了她為期兩天的訪華之行。在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的會談中,溫總理表示解決歐債危機非常重要,中國正考慮增加對EFSF和ESM的參與,支持歐洲穩定歐元的努力。但他沒有就中國將如何增加對EFSF和ESM的支持作出具體的說明和承諾,並且強調歐洲必須先依靠自己解決問題。溫家寶的話對於穩定市場情緒沒有起到多大的積極作用,傳統的打太極手段,在國際市場的海綿墊上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吳大使在書面采訪中表示,默克爾總理此次訪華正值中國德國建交40周年之際,是今年中德兩國高層交往的開篇之作,具有特殊的意義。訪問期間,胡錦濤主席、吳邦國委員長和溫家寶總理將分別與默克爾總理舉行會見及會談。雙方將就雙邊關系、歐債危機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除了北京以外,默克爾總理還將訪問廣州。
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將於2月2日至3日訪華。這是在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上升,歐債危機繼續發酵的背景下進行的一次正式訪問,對雙方繼續攜手應對挑戰,深化中德務實合作,進一步促進中歐關系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歐盟首腦會議剛剛結束,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天訪華,商談如何加強中歐合作事宜,突顯中國目前在世界經濟中的獨特地位及歐盟在應對歐債危機方面對中國寄予的厚望。
*德國總理默克爾下周四訪華,料就歐債尋中國協助*
德國消息,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將於2月2日至3日訪華。外界分析,歐債危機 將是默克爾此行重點,同時還會談及朝鮮局勢以及伊朗核爭議等問題。有學者表示,默克爾將會一如既往提出中國人權問題,但中共當局在人權問題上 一向置若罔聞。默克爾將在北京同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等中方領導人舉行會晤,還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演講。下周五她將前往廣州。
2月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儀式歡迎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溫家寶說,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解決歐債問題十分緊迫和重要。中方從戰略和全局高度重視歐債問題,支持維護歐元穩定,對歐洲經濟和歐元抱有信心,堅信歐洲作為世界重要一極的地位是不可改變的。中國也在考慮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等渠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入歐元區。默克爾此次高壓背景下訪華,無疑也是希望展開「歐元攻勢」,轉變中國人對歐元區「無動於衷」的局面。
隔夜外盤上漲,主要原因是溫家寶表態:中國考慮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看來默克爾訪華還是有成效的。歐債還是個長期無解的事情,短期應該把希臘盡快清理出局。而我們的市場看起來很熱鬧,不過人氣不足的缺點一直存在,因此我繼續對短期市場狀況表示擔憂,預計大指數是一個和前面底部形態對應的楔形形態,基本狀態就是創新高然後調整,然後再次重復,當楔形走到末端的時候就會又一波大的短期恐慌,這個和前面底部區域的上漲是對稱的,所以預計要開始調整,這里需要保持謹慎心態。當然以上純粹是從幾何圖形的猜測出來的東西是不是靠譜還要等市場驗證。
歐債危機吃緊,訪華備受矚目,德國總理默克爾終於收到了期待已久的禮物。在默克爾訪華前夕,出於謹慎,德國政府官員在吹風會上僅表示,中國是否投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或者投資金額多少,在目前而言,同(此次訪問)並不是很相關,但這個問題是可能成為相關話題的。昨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見默克爾時表示,中國也在考慮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等渠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這是迄今為止,中方在此方面最明確的一次表態,但仍未表示會如何具體參與。與此同時,「歐債問題要靠自身努力」仍是中方出手的關鍵條件。
德國總理默克爾今日起正式訪問中國,這是默克爾自2005 年上任以來的第五次訪華。默克爾此次訪華還肩負著一項重任:尋求中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提供新的注資以使後者有更多資金救援歐洲。 目前全球經濟都在持續惡化,各國自顧不暇,中國注資 IMF的概率不大。目前金價對歐債危機消息雖然表現平平,但仍在惡化的歐債將成為黃金上漲的殺手鑭。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