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提高養老金:多收三五斗的慶幸更是杯水車薪的無奈 @ 2012-01-21T2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養老金
概念:
養老金作為老百姓的養命錢,該不該投入股市,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全國社保基金掌門人戴相龍認為,養老金按一定比例投資股票,可增值保值,而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把老百姓「養命錢」扔進尚不規范問題多多的股市,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理由是,前期入市的社保基金都虧得一塌糊塗。筆者卻認為養老金入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不是救市上策,因為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擴容過度,即使把全國現有8000億養老金全部投入股市,也抵擋不了每年近萬億的融資規模。
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為的是帶來增值收益,為什麼養老金這麼多年一直趴在銀行吃利息?就是因為證券市場的風險很大。從2011年的行情中我們就能看明白,如果養老金在這樣的市場里,真的就虧慘了。所以養老金入市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不能虧,而且要實現中長期的保值增值。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兩個途徑:一是找到長期成長的支柱性行業和企業,保證收益;二是在一個極低的甚至是被嚴重低估的位置進場撈籌碼。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處於經濟轉型期,整個經濟基礎還未看出眉目,原先的大型基礎行業估值都在不斷降低,要找到一個適合養老金投資的區域,暫時較難。而如果要尋找整體嚴重低估的區域,目前的位置顯然還算不上。因此,養老金入市目前還只能是畫餅充饑。
估值泡沫無非意味著:第一,市盈率是高企的;第二,出來混,早晚要還的,長期中市盈率會下降的;第三,此時持有股票,長期中的投資報酬率將會很低,甚至是負的。此時,讓養老金入市,豈不是羊入虎口?豈不是讓百姓養老的錢打水漂?本來,我國的養老金余額就不足以支付未來的養老金義務,在存在估值泡沫的市場中,豈不加劇我國養老金余額不足的矛盾?
為什麼證券界精英,對養老金入市高呼萬歲?因為養老金入市符合他們的利益!但養老金,是國人老去之後再無其他現金來源之時,度過晚年的基本依靠。豈能為一己之私,而置國人養老之依靠於不顧?
隨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支持地方養老金投資股市。今年1月14日,戴相龍在北京表示,有條件的養老金可按一定比例投資股票。養老金入市,應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而不是被動托市、救市。成立專門機構運營部分滾存社會基本養老金勢在必行。
所以,基於以上粗淺的判斷(股民們也基本有這種判斷),有關方面出台千億養老金入市的決策,其阻力也將是極低的。另一方面,對於一個「前途未卜」的決策,因為有著「兩種可能」(賠或賺),加上決策之時的「試探與審慎」等,千億養老金順利入市就顯得「順理成章」。下一步在入市之後初期當無阻力與「問題」。千億養老金入市因為帶有政府引導和鼓勵性質,這必將會無形中對股市形成「抬市」效應,在一個政府政策性資本大規模注入之下,這本身對於股市是一個利好,在這一行為帶動之下最廣大中小散戶也會積極跟進,國外資本同樣有可能「垂涎」中國股市,也會積極注入。如「有報導稱,韓國國民年金管理公團已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計劃從今年開始投資於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債券」。很顯然,中國的養老金和國外的社保養老金等資本,將同樣自覺不自覺起到對中國股市的「抬市」功能。這無可置疑,也注定有可能讓中國股市從此「全線飄紅」幾年,股民也有望吃到一份「蛋糕」。
內地養老金入市規模最高或達3,600億元人民幣,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國務院審議省級及大城市10%至20%養老金入市,即約1,800億至3,600億元人民幣。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俞嵐)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14日在此間表示,成立專門機構集中投資運營養老金,按一定比例投資股票勢在必行。他同時表示,養老金入市並非政府「托市、救市」。
主持人:養老金入市,一千億的規模可謂是不小。如果說是真的是入市了的話,會對我們現在疲弱的市場尤其是最近幾天的市場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地方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的著眼點是長期回報,將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養老金入市不是所謂的政府救市、托市。
但關於「養老金入市」的問題其強調:一是入市的養老金是指具有儲備、積累、穩定滾存性質的養老基金,不是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養老金入市」,不是全部投資股票,而只是用其中一部分投資股票。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