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國家隊」高調出手現身增持潮(附股) @ 2012-01-10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增持
概念:
從增持方的情況來看,兩日內披露公告的增持行為多發生在控股股東身上,由於大股東增持是受普通投資者較為歡迎的舉措,被認為是對公司前景有信心的直接表現,因此,每每大股東出手護盤,也被認為能對股價起到激勵作用。不過,亦有市場人士擔心,個別上市公司股東以小筆增持昭示護盤目的,對提振股價作用有限。
與連創新低的大盤指數相比,受重要股東增持的上市公司股價走勢相對平穩。其中,四季度被增持次數最多的蘇寧電器12月份股價基本穩定在8-9元區間,冀東水泥(000401)、中百集團(000759)等增持概念股股價也基本維持在穩定的價格區間。股東增持價位表現出了一定支撐作用。
當今A股市場萎靡不振,眾多上市公司自然也就是 「體格羸弱」。或鑒於此,近期多家上市公司股東紛紛增持力挺自家股票,掀起了一波增持潮。不過作為兩家上市公司澳洋科技(002172)以及澳洋順昌(002245)的控股股東澳洋集團似乎不打算隨大流。今日兩公司均發布公告稱,為自身發展需要,澳洋集團擬在半年內大幅出售公司股票。
市場失守2300點關口後,本周接連跳水讓A股多頭似乎銷聲匿跡。不過,在令人沮喪的大跌背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逆勢增持的熱度卻在明顯升溫。據本報數據中心統計,自12月1日以來,共有90家上市公司被增持或減持,其中獲得大股東增持的個股多達38只。僅周二就有6家上市公告獲得控股股東或高管增持,如洪城水業、安泰集團、金晶科技均獲得控股股東數百萬元的現金增持,而中儲股份控股股東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則在10月11日至12月13日大舉增持公司股份840.1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掏出逾6000萬元的真金白銀。而科力遠實際控制人鍾發平也花費3500萬元左右增持了自家公司212.11萬股。此外,上市公司高管也在出手,周二公告中,蘇寧電器表示,公司副董事長孫為民先生、總裁金明先生、副總裁孟祥勝先生、副總裁任峻先生及部分核心管理人員也計劃在未來一個月內,以合計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對本公司股票進行增持。
雖然高管增持不是A股市場見底的信號,但往往股票的價格已經得到高管的認可,能用於判斷市場的估值底。事實上,回顧2008年的9月份市場在最低迷時刻曾迎來了大規模的高管增持潮。2008年9月,A股大熊市最黑暗的時刻,上證指數跌跌不休,不少個股跌幅超過80%以上,股民處於崩潰的邊緣。此時,作為最了解上市公司的人,上市公司高管認為二級市場股價已經低於價值,在二級市場進行大量增持。據統計,僅2008年9月,上市公司高管就斥資5.22億元,增持股數6341萬股,08年9月高管大幅增持,不過上證指數是在2008年11月見底,隨後開始了大反彈行情。
同時,統計數據顯示,在11月14日到11月18日當周,獲得增持的公司只有3家,遭遇減持的公司則高達40家;在11月21日到11月25日當周,獲得增持的公司有2家,遭遇減持的公司快速下滑至22家;而在11月28日到12月2日當周,獲得增持的公司上升至10家,而遭遇減持的公司則下降至只有15家;在12月5日到12月9日當周,獲得增持的公司仍為10家,而遭遇減持的公司則只有14家;12月12日到12月16日當周,獲得增持的公司上升至18家,而遭遇減持的公司則只有13家,增持力量開始占據上風。從全市場的加總數來看,11月4日當周產業資本減持20.89億;11月11日當周產業資本減持19.29億,11月18日當周產業資本減持14.89億;到11月25日當周產業資產的減持金額已經下降至9億;而最近的四周更是分別增持了3.7億、1.46億、3.17億和0.98億(最近一周的數據未完全統計),減持潮已演變為增持潮。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從歷史來看,將整個市場加總後仍能是增持狀態是非常罕見的,一般只在底部附近才可能出現,如2008年底。
據統計,2011年10月11日至12月31日,9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130份股東增持股份公告,涉及股東共計91家。按照交易平均價或交易日股票均價計算,產業資本投入增持資金合計為58.35億元,平均每位股東支出6412萬元。其中,大股東及關聯方共計63家,這些上市公司「掌舵人」成為本輪增持潮的主力。作為最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和發展規劃的股東,大股東出手增持無疑傳遞著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和價值低估的判斷。
據統計,2011年10月11日至12月31日,9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130份股東增持股份公告,涉及股東共計91家。按照交易平均價或交易日股票均價計算,產業資本投入增持資金合計為58.35億元,平均每位股東支出6412萬元。其中,大股東及關聯方共計63家,這些上市公司「掌舵人」成為本輪增持潮的主力。作為最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和發展規劃的股東,大股東出手增持無疑傳遞著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和價值低估的判斷。
有大股東增持,就會有大股東帶動「賣股換現」。不過,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減持的金額,也在嚴重「縮水」。因為大盤屢創新低,不少上市公司態度明顯轉向「惜售」。
金龍機電控股股東和報喜鳥高管的增持,只是產業資本最近增持潮的一個縮影。光是12月22日這一天,上市公司高管和控股股東就有18筆增持,包括蘇寧電器、康力電梯、興森科技等,超過了同一天10筆的減持數量。
上述數據對於可以看出,12月產業資本增持力度較11月份有明顯提高。對於產業資本近期頻頻增持,上海一合資基金公司研究總監表示,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產業資本在資本市場的定價話語權逐步提升。「公司已經有研究員著重研究跟蹤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現象,如果不是為了資產注入、重組、增發融資等目的故作姿態,僅僅是單純從重置成本考慮,那麼從產業資本的角度可能表明部分公司股價已經跌到了值得介入的價位。」
與金融資本增持的做法不同,更接近實體經濟的產業資本近日開始減持。數據顯示,截至26日,當月產業資本增持個股83只,增持金額為32.65億元;同期減持個股98只,減持金額達48.63億元。如此淨減持的態度,與一周前截然相反。在20日,當月產業資本增持量曾達到27.58億元,「反超」減持金額。「四季度以來的股東增持主要發生在主機板,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司股東增持很少見。」深圳一券商研究員判斷。在他看來,這一現象反映出在經濟加速下行、企業盈利惡化的大背景下,市場情緒沒有明顯的改觀。
供求關系的持續趨緊無疑是抑制股指持續反彈無果的重要因素,無論是新華保險等大盤股的IPO,還是解禁限售股所帶來的沖擊,都在無形中增大了資金面的壓力,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做多動能的釋放。而就短線而言,這一負面因素開始有所好轉,也有望給A股的反彈營造偏暖的氛圍。一方面,數據顯示下周有35家公司的限售股獲得解禁,合計市值約在200億元左右,環比降幅超過3成,同時也回落至年內低位水平,有助於緩解市場的資金面壓力。另一方面,近期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潮再度湧現,自11月下旬以來,遭遇減持的上市公司明顯下降,並且減持金額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相反的則是產業資本開始頻繁出手增持自家股票,尤其是中國國航出手增持的時點更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畢竟其以往增持區域基本都在股價的底部附近。我們認為,一般而言,產業資本作為最了解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態的市場參與者,其在當前點位的做多行為基本可視為上市公司的價值已經被市場低估,開始具備長線投資的價值,因此,對於市場而言,增持潮的出現無疑是反彈有望展開的一個積極信號。
其次,大股東增持潮再次來臨,上一次增持潮對應2008年的大底。2011年的增持潮,正是產業資本對房地產公司本身價值的重度扭曲,所做的最好的表態和回應。
據湘財證券研究所的基金倉位測試數據顯示,普通股票型基金目前平均倉位為88.04%,相對此前81.68%的倉位測算值,上升比例為6.36%。同時,據統計,2011年10月11日至12月31日,9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130份股東增持股份公告,涉及股東共計91家。按照交易平均價或交易日股票均價計算,產業資本投入增持資金合計為58.35億元,平均每位股東支出6412萬元。本輪基金的大幅加倉以及產業資本增持潮的湧現,更佐證了目前市場超跌的本質與低估值的優勢。
在心理線方面,產業資本的態度不可忽視。年底臨近,產業資本結算意願加大,即使在指數低位的11月份,上市公司股東實際減持額也達到了122億元,為今年4月份以來的最高值。但按周來統計,11月前3周產業資本分別減持20.89億元、19.29億元和14.89億元;到11月的第4周產業資產的減持金額已下降至9億元。而進入12月,產業資本減持潮已演變為增持潮。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12月份的產業資本增持量已經達到20.43億元。這也反映出,目前很多公司的二級市場股價已經跌至了產業資本的心理底線。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