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發展評級機構要特許而非競爭 @ 2011-12-28T0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評級 周小川 依賴
概念:
周小川強調,中國央行調研結論與G20以及金融穩定理事會報告的觀點一致的認為,應少對信用評級的依賴性。尤其是大型金融機構應大幅減少依賴外部評級,內部評級應占更大的比重,避免盲目跟風。他表示,應盡快清理掉現有的各種有關依賴外部評級的監管規定和內部規章制度。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第三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再次質疑三大評級機構的前瞻性,建議減少對評級機構的依賴。中國的評級機構能否贏得更多話語權?在信用評級產業鏈上,中國將扮演什麼角色?
12月25日,由中國經濟時報社,中國經濟新聞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在京開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到會並致辭,周小川強調指出,從短期看,評級在較短的時間內,加大了經濟的上下波動的振幅,前瞻性是不夠的;對大型金融機構也應該大幅度的減少對外部評級的依賴性,更多的依靠於自身的研究。
減少對國際評級機構的依賴,根本出路是盡快發展自己的評級機構,並且使這種評級機構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認知度,能被世界各個經濟金融主體市場廣泛接受。這是相當難的過程,也是最需要努力的地方。歐洲國家早就一直在呼吁減少對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的依賴,但是至今不但無果而且偃旗息鼓了,使得三大評級機構在歐洲最困難時期照樣我行我素。
周小川進一步強調,評級機構的發展依靠人才、資訊和經驗積累,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很難一蹴而就,也很難拔苗助長。我們應該像歐洲一樣,支援本土評級機構的發展,給他們留下更多的空間,甚至是發展為國際性的評估機構,「其中一個做法是,如果涉及本土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的評級,需要選擇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制度上規定,至少應該是雙模式的方式,即有一家國際機構,也應該有一家國內機構」。
現行的國際信用評級體系仍由美國控制,而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運行依賴外國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實際是信用評級話語權和金融主權讓別國控制,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國家金融體系是不安全的。此次周小川就建議減少對三大評級機構的依賴,著重培養國內的評級機構。
金融危機爆發後,G20將評級行業的發展列入研究課題中。周小川稱,央行相關課題組也對評級行業進行了研究,研究報告認為,我國應減少對國際評級機構的依賴,尤其是大型金融機構在判斷經濟形勢時,應加強內部研究,減少對外依賴性,減少盲目跟風。此外,監管部門也應更多地清理掉依靠外部評級機構做出的監管措施,減少依賴。周小川稱,應支援本土評級機構發展,今後在需要采用國際三大評級機構評級時,可在制度上規定至少采取雙評級的模式——既參考國外評級機構的資訊,也注重國內評級機構的建議。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北京出席中國經濟前瞻論壇表示,中國應該減少對信用評級的依賴,支持本土評級機構發展。
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針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發展作出專門闡述。他提到,要降低對外部評級的依賴性,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應發揮自身強大研究能力,自己做更多的對產品的評估,內部評級要占更大的比重。
本報訊 (記者蘇曼麗)第三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昨天召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此論壇上表示,目前評級系統對宏觀經濟起到了順周期作用,造成波動加大,金融機構應減少對信用評級的依賴。這也是周小川首次在公開演講中對評級機構和體系做專門闡述。
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第三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表示,評級系統的順周期運作加大宏觀經濟震動幅度和加劇事態惡化,金融機構應減少對信用評級的依賴,加大內部評級研究,減少順周期式盲目跟風狀況。
金融高等白領是大陸缺乏的人才,周小川說,評級機構是人才密集型的行業,收費模式也很重要,可以由投資者的代表性機構,比如代表投資方的行業協會,才能改變過去「出錢買評級」的現象。
周小川表示,次貸危機爆發直至擴大為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市場對國際評級機構表現出諸多不滿,對其評級水平、評級方法、模型均提出質疑。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壟斷性較強,惟前瞻性不足。一旦某公司出現問題,就大幅調低其評級,在問題發生之前,沒有前瞻性的判斷,這就放大評估對象的好壞,加重事態的發展。因此,金融危機爆發後,G20也將評級行業的發展列入研究課題中。
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指出,目前評級系統對宏觀經濟起到了順周期作用,造成波動加大,應減少對信用評級的依賴,尤其是大型金融機構應大幅減少依賴外部評級,避免盲目跟風。「我們認為周小川的觀點是正確的,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和指引性,但是從執行層面來看,我們認為在實踐中磨合,未來要經歷一個艱巨而長遠的過程。」韓茂華說。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