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每日投資總匯 @ 2011-12-12T13: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國 歐洲 傅瑩 危機
概念:
歐洲出現危機後,要求中國買歐債(事實上中國為了外交理由,曾買入希臘國債)的呼聲此起彼落,並傳出法國要求中國買入一千億美元歐債的消息。中國的立場是「歐洲人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問題」,潛台詞就是「請你們自我了斷」。副外交部長、前駐英大使傅瑩談話比較直率,她最近打開天窗說亮話,指中國的三萬二千億美元不能用來作國內扶貧,也不能用於國際救援,而是要滿足安全性、流動性和適當盈利性的原則。
外交部副部長傅瑩:中國不能動用外儲救助歐洲。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周五表示,歐洲不能指望中國動用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救助其負債各國。這是中國目前針對救助歐元區建議做出的最強烈反駁。傅瑩在一論壇上表示,中國應救助歐洲的想法站不住腳,歐洲也許誤讀了中國對外匯儲備的管理方式。傅瑩表示:「我們無法在國內動用這些錢來扶貧,我們也不能將之用於支持國外發展。」
對於處於歐債危機中的歐洲國家,中國能做些什麼?陳新表示,首先,中國肯定不是救世主;其次,中國通過IMF等多邊機構來參與對歐洲的救援,但主要的決策還是在IMF這些多邊機構身上,而不是中國身上,因為中國只是這些機構的其中一個成員,而實際上,中國已經通過IMF這種機構向歐洲提供相關的資金了。
針對中國和金磚國家是否應該「救助」歐洲的提問,她回答說,歐洲媒體不斷炒作所謂「救助」這個詞容易產生誤導。歐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實體經濟實力雄厚,生活水准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歐洲需要的不是「拯救者」而是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伙伴。當前,歐洲面臨債務危機等嚴峻挑戰,正在積極地尋求解決辦法。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主要的技術來源地和投資者之一。歐盟能否克服危機不僅與世界而且與中國息息相關。中國一直表示,對歐洲經濟和歐元抱有信心,也相信歐洲有智慧、有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中國救歐洲的命題不成立。試想一下,人均GDP只有4000多美元的中國如何去救助人均GDP高達3萬多美元的歐洲?歐洲的未來掌握在歐洲人自己手里。歐債危機暴露了中歐在信任上存在的弱點。中國不是舊式強權國家,毫無利用金融工具謀取權力的打算。中歐之間的合作關系是互利互惠的,中國政府重視、支持歐洲並致力於促進中歐合作的政策一脈相承。
「事實上,中國不是舊式強權國家。」傅瑩說,在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上,中國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購買歐洲債券和增加進口、擴大企業投資等方式,支持歐洲國家克服危機、增加就業和恢復經濟增長,這同時也有利於中國的發展。「今後,中國將繼續參與國際社會和歐洲一道克服危機的努力。」傅瑩說。media_span_url(") (責任編輯:姜炯)來源東方早報)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也指出,歐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自身實力還是很強的,歐洲一些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很良好,所以歐洲不是沒有能力救自己,中國拯救歐洲的問題並不成立。
中國該不該救歐洲的話題,不只引發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爭論,也觸動了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結,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聲音。與此同時,西方的一些人士也站在道德的角度,給中國援助歐洲施加壓力,他們認為,美國和日本都深陷危機,中國這個有著3.2萬億外匯儲備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應當分擔一些全球的苦難。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