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12.4% @ 2011-12-09T19: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同比 中國 工業增 回落
概念:
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工業運行數據顯示,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12.4%,比10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但從環比看,11月份環比增長0.91%。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介紹,明年工業增速可能會繼續回落到一個適度增長區間,明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可能會比今年同比下降1到2個百分點。不過,黃利斌表示明年工業增長仍將保持在平穩狀態,並且和我國「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促融合」的整體宏觀經濟政策相吻合。
中國網報導,在工信部舉行的工業經濟運行秋季報告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明年工業增速可能會繼續回落到一個適度增長區間,初步預計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今年低1-2個百分點。
24日,工信部發布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秋季報告。數據顯示,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減弱,導致1-10月工業增速明顯放緩。在四大行業分類中,裝備制造業景氣度回落最為明顯,增速從2010年的21.1%降至今年1-10月的15.5%。
調研結果顯示,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預測均值和中位數均為12.6%,均較10月統計局公布的13.2%的增幅水平有所回落。其中,銀河證券給出了最大值14.1%,摩根大通給出了最小值11.8%。
早前廣交會上,來自美國和歐洲的訂單分別減少24%和19%。10月,中國出口增速從9月同比增長17.1%下滑至15.9%。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從8月的22.3%和9月的9.8%繼續回落至7.5%。其中,對意大利出口同比下降更是達到17.6%。這也說明,歐美作為中國前兩大貿易伙伴,其經濟的放緩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正在逐步加大。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系列內需指標來看,中國工業增加值10月同比增長13.2%,低於9月和市場預期。同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遠低於市場預期,僅增長了17.2%,唯一與市場預期接近的,是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的內需也出現了一定的減緩趨勢。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將增加中國經濟從“軟著陸”進入快速下滑通道的風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當前中國通脹壓力明顯緩解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商品價格繼續回落、前期政府調控措施逐漸生效,以及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導致中國出口行業生產趨弱,再加上國內工業增速出現連續下滑對上游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有所下降。
從當前指標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的回落都非常平穩,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方向發展,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經濟中蘊含的不協調、不平衡現象,以及未來經濟存在加速下滑的風險。外部主要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的金融市場動蕩以及實體經濟回落,內部主要取決於一些存在明顯變數的領域: 一是房地產投資。1—10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31.1%,較上月回落平緩,但是一些重要指標蘊含著未來加速下滑的風險,需要及早准備預案和對沖措施。第一,作為先行指標的新開工面積大幅下滑,同比增長率從8月份的32%、9月份的8.9%驟降至10月份的2.2%。第二,銷售面積和價格下滑。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單月同比負增長9.9%,銷售額同比負增長11.1%,單月同比增速比9月份出現約20個百分點的大幅下滑,且2011年首次出現銷售額增速小於面積增速,顯示全國房價已開始出現下跌。第三,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累計同比增速20.2%,增速縮窄2.5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的下滑將影響到開發資金來源,並最終導致投資額持續下滑。綜合來看,未來數月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幅度存在顯著擴大的可能性。
經濟增長的減速是比較明顯的。從10月數據來看,工業增長出現了減速,發電量同比增速也出現2.2個百分點的回落,鋼鐵業調整幅度較深。這些數據,與代表性產品產量增長情況以及草根調研的反饋信息相對一致。
執行「緊縮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能夠實現「平穩降溫」、平穩的「軟著陸」嗎?9.7%、9.5%和9.1%,中國經濟在今年前3個季度,緩步走上了一條有別於以往超高速發展的軌道。目前,不少機構紛紛預測四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緩到8%。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正在加速換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測算,前3季度GDP總量達到3206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4%。其中,三季度GDP增速為9.1%,已是連續3個季度放緩。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在於外需和投資。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出口增速為17.1%,較8月份增速回落了7.4個百分點。此外,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放緩,前3季同比增長2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較前8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出現回落,同比上半年回落0.7個百分點。由此可計算得知,前3季度「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分別為4.5%、5%和-0.1%。2011年9月份,中國的CPI同比上漲了6.1%,已經從7月份最高點6.5%的高位大幅滑落。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9月份PPI同比上漲6.5%,低於市場預期及7月7.3%的水平,預計四季度物價有望回落。綜合以上分析可知,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除了外需減弱影響外,主要是宏觀調控的結果,這對管理通脹預期,加快結構調整是有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四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速即使降到8%,實現「軟著陸」的目標也是可以實現的,「硬著陸」的風險基本已被規避。
中國的貨幣政策有多重目標導向,需同時兼顧通脹、增長、房價等多個目標。 2008年的貨幣政策轉向,其背景是工業增速低於13%,GDP出現破8風險。 2009年3季度開始信貸緊縮,背景是工業增速突破13%,經濟即將過熱。2010年10月的加息,背景是通脹即將破5,房價繼續上漲。而今年10月,工業增速回落至13%附近,11月CPI也將下降到5%以下,10月房價下跌,因此,貨幣政策的轉向已成必然趨勢。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