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分析稱美國政府可能會啟動自動削減支出計劃 @ 2011-11-22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減赤 美國
概念:
此前在減赤方面經歷數月的政治僵局後,標普(S&P)於8月5日調降美國AAA主權評級至AA+。而目前標普也很快指出,國會超級委員會未達成減赤協議對美國評級沒有影響。
綜合媒體11月22日報導,美國國會減持“超級委員會”宣布預算減赤方案流產,美國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離美國總統大選只剩數月之遙,國會內部仍如8月制定債務限額協議時一樣,勾心斗角明槍暗箭。誠然,鷸蚌之爭,自然有人坐收漁翁之利,有人成為受到殃及的池魚。
在美國國會「超級委員會」(supercommittee)21日未能就減赤達成協議後,3大國際信評機構標准普爾(S&P)、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和惠譽(Fitch),都未立即調降美國信評。不過惠譽表示,有可能調降對美展望。
美國共和黨內保守派議員周四發出呼吁,要求負責制定減赤協議的超級委員會內共和黨成員堅決拒絕任何包括增稅條款的最終協議,這使得共和黨內部就是否同意接受以增稅提高政府收入產生了
    美國兩黨8月份就聯邦政府減赤問題達成的妥協方案分兩部分執行:第一部分要求在十年內削減赤字9170億美元,同時將公共債務上限提高9000億美元,該項內容已經啟動;第二部分是由12名兩黨議員組成的「超級委員會」在今年11月23日以前就第二部分債務上限以及削減赤字的額度和具體內容提出建議。
雖然昨天西班牙10年期國債拍賣收益率突破7%、法國與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突破200個基點使歐債擔憂仍是市場的焦點,但美國制定減赤方案的最後期限將至仍不排除導致市場焦點出現變換的可能。美國負責制定減赤協議的超級委員會需要在11月23日的最後期限前出台有關未來十年削減至少1.2萬億美元預算赤字的方案,民主黨表示方案應不僅包括支出削減,還需要由增稅措施在未來十年增加4000億美元的政府收入,雖然超級委員會內的共和黨提出了未來十年通過增稅增加3000億美元的政府收入,但該提議遭到了共和黨內保守派的堅決抵制。如果兩黨在上述問題上不能及時達成一致,減赤方案在最後期限仍未達成,美國可能重演此前債務上限調整僵局,美國債務風險擔憂上升後,市場焦點可能從歐債轉向美債。自希臘公投到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美元在新一輪歐債擔憂中再次獲得有力支持而走出了最近一波反彈趨勢,如果美債擔憂興起引發市場更多的關注,同時美元也相應再次受到拖累,歐元和其他非美貨幣不排除再次獲得喘息機會從而開始修正跌勢。在歐元區相關國家國債收益率仍位於高位時,短期市場可能仍由歐債擔憂主導,但仍需謹慎美國減赤方案難產所導致的焦點轉移。
如果超級委員會不能在近期達成妥協方案,美國將在2013年啟動自動削減赤字機制,即在十年內通過對稱削減國防等安全開支和國內其他項目開支共約1.2萬億美元。這將對美元不利,美國信用評級或將被標普之外的其它評級機構下調,市場可能再次拋售美元。
美國國會削減赤字超級委員會領導人當地時間21日宣布,民主與共和兩黨代表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就削減赤字問題達成協議,這表明該委員會自今年8月份成立以來的減赤努力以失敗告終。
美國減赤協議的正式截止日期是23日,但實際上兩黨小組需要在21日午夜前達成10年內減少1.2萬億美元的減赤協議,因為法律規定,條例草案必須在接受投票的48小時前達成。現在唯一寄托是在最後關頭出現奇跡或者突破,但該委員會的兩黨成員都沒有這樣的預期。減赤超級委員會預計會在美國時間21日宣布,他們未能達成跨黨派的減赤方案,兩黨談判失敗。
美國國會減赤的高調大動作18日瀕臨崩盤。由於跨黨派的超級委員會深陷增稅和削減福利的拉扯戰,共和黨提出規模較小協議,希望在23日大限前打破僵局,卻遭民主黨以增稅太少為由反對。
一歐洲銀行駐東京高級交易員指出,盡管對美國“超級委員會”恐不能在周三(11月23日)截止日期前達成減赤協議的擔憂令美元承壓,但美元兌日圓短期內仍料將於76.50一線獲得強勁支撐。
美國達拉斯聯儲主席費捨爾(Richard Fisher)周二(11月15日)指出,美國國會減赤超級委員會必須盡快達在財政赤字問題上達成最終決議,以防止當前已經因為歐債危機而大幅增加的市場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
美股經歷表現疲弱的一周後,後市去向仍要視乎歐洲債務危機發展,以及美國國會「超級委員會」就削赤方案的談判成果。由於美國下周四開始感恩節長假期,預計下周美股交投會較淡靜,但單日波幅可能較大。若美國削赤問題未達共識,市場憂慮華府最終需實施自動減赤機制,將打擊投資者信心。有分析師提出另一左右大市的因素,就是美國年底的消費高峰期。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