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國家海洋局認定康菲違規 @ 2011-11-14T1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事故 調查 溢油
概念:
10月26日,中海油對外發布消息稱,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處置工作已達到國家海洋局聯合調查組提出的「三繼續」各項指標要求,海底也未發現新的油污滲漏點。
國家海洋局今日發布公告稱,經調查,康菲石油中國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生產作業過程中違反總體開發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顯出現事故征兆後、沒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此導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責任事故。
根據調查組最終的調查報告,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的生產過程中,並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批准的總體開發方案進行操作,而是或多或少存在“缺斤少兩”的現象。事故聯合調查組技術組組長陳先達表示,溢油污染事故是因為對人為造成的風險隱患沒有任何防范措施造成的。他將這起事故定義為“重大污染事故”。
聯合調查組表示,上述種種違規作業,以及出現事故隱患征兆沒有有效處置,都證實了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沒有做到守規生產、審慎作業,且關鍵崗位職責不落實,沒有針對重大隱患及時采取應急措施,造成海洋污染和環境破壞,污染海洋面積達6200平方公里。所以將這起溢油污染事故性質認定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責任事故。
行政復議書中稱,國家海洋局在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應對處置中存在信息公開不及時,應急響應不正確,調查監測不深入等問題。有鑒於此,安進龍等漁民認為,農業部和國家海洋局的行為構成了行政不作為,要求相關部委對漁民損失作出進一步調查論證。公布賠付規則,資金規模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
[提要] 渤海灣溢油事故責任方康菲公司的新版環評報告仍在審批過程中,一批參與事故調查的專家已在探討此次事故暴露出的我國環評領域,特別是在油氣工程領域存在的環評「體制性缺陷」,也正是種種原因,導致康菲公司蓬萊19-3油田的原版環評報告,被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重新編寫。
11月11日,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公布了事故原因調查結論,認定溢油事故系一起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責任事故,原因在於康菲石油中國違規作業,以及出現事故隱患征兆沒有有效處置,導致污染海洋面積達6200平方公里。
中廣網北京11月12日消息(記者周文超)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昨天(11日)下午公布的事故調查結果顯示: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生產作業過程中沒有執行相關方案,事故定性為「重大海洋溢油污染責任事故」。經核查,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B平台的生產違反總體開發方案,沒有執行分層注水的開發要求,長期籠統注水,導致注采比失調,破壞了地層和斷層穩定性...
10月11日,他收到了農業部辦公廳對公開申請的答復函,函中明確了綏中、昌黎的油污與蓬萊19-3油田原油油指紋一致。對樂亭的水產品死亡,農業部僅稱:「河北樂亭病害專家組調查結論:此次扇貝大面積死亡不是由於養殖病害暴發導致的。」但並未明確是否和蓬萊溢油相關。
11日下午,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公布了事故原因調查結論。經調查,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生產作業過程中違反總體開發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顯出現事故征兆後,沒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此導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責任事故。
最近,渤海漏油事故有了最新進展。11月11日,國家海洋局公布了蓬萊溢油事故原因的調查結論,稱系康菲石油中國公司在生產作業中違反總體開發方案造成,認定這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責任事故」。國家海洋局表示,該事故的原因和性質已經查明,責任已基本查清,有關部門將繼續做好後續處理工作。
8月16日,蓬萊溢油事故發生兩個月後,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證實,代表國家向事故責任方——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菲中國)提起生態索賠訴訟。迄今索賠金額尚未公布,訴訟依然在不為公眾所知的程序中。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