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海油稱蓬萊19-3油田溢油處置達官方要求 @ 2011-10-26T21: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海油
概念:
9月初,指責康菲處置溢油事故不力的中國國家海洋局下達停產指令,蓬萊19-3全油田的180口生產井停止作業。隨後,國家海洋局聯合調查組向作業方發出「三繼續」指令,繼續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繼續徹底封堵溢油源、繼續清理海上油污。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海油(883)今年第三度發生漏油事故!旗下蓬萊19-3油田自7月開始漏油,至今仍未完全封堵解決。而於上周五,其錦州9-3西油田又現漏油危機,為中海油今年發生的第三起漏油事故。中海油表示,於14日發現該油田附近海域現2處油膜,經緊急停產封堵漏洞後,已於上周六(15日)完成清理工作。國家海洋局亦已解除三級溢油應急響應狀態。
錦州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後,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啟動三級溢油應急響應;待漏點封堵、海面溢油基本清理完畢後,便解除了應急響應狀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某工作人員昨日對記者表示,北海分局執法和監測人員繼續駐守在事故平台,關注平台及周邊情況,海監飛機和陸岸巡視隊也將對該海域進行溢油巡視。但是對於溢油量以及環境污染評估情況,目前只能從中海油方面獲取信息。
據華夏時報10月22日報導,10月14日,中海油擁有100%權益,並自任作業者的錦州9-3油田海底管線發生少量溢油,而截至目前,中海油與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合作開發的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已經4個多月,漏油仍未停止。除了漏油之外,中海油位於大亞灣的石化項目繼失火之後,其大亞灣石化區的40萬噸/年鍛後焦工程又因二氧化硫排放量嚴重超標、噪音略有超標,引起當地居民強烈不滿。
國家海洋局4日公布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情況顯示,10月3日,油田仍有油花油帶,當日溢油量約為1.42升。
中海油和美國康菲石油合作開發的渤海灣蓬萊19─3號油田,自6月4日發生漏油事故後將滿5個月,但事故責任方康菲的新版環評報告仍在審批中,一批參與事故調查的專家已在探討此次事故暴露出的大陸環評領域,特別是油氣工程領域存在的環評體制性缺陷, 也導致康菲蓬萊19─3油田的原版環評報告被大陸國務院要求重寫。
    第二,加強對應急預案的執行。以中國為例,國家海洋局早在2004年11月就發布了《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事故應急預案》。這是中國政府處理重大海洋溢油事故的國家應急預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美國康菲公司渤海灣蓬萊19-3號油田漏油事故持續多月後,該預案仍未啟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溢油污染范圍的擴大和蔓延,使損失加重。
崔洪鈺說的污染,是指渤海灣蓬萊19-3油田漏油事件。此油田距離蓬萊43海里,是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渤海灣里建的一個大油田。中海油占51%的股份。從六月份漏油以來,位於遼東半島以及河北和山東半島沿岸的多處漁民陸續反映:扇貝死亡率明顯偏高。
大和近期與歐美約50名投資者會面後發表報告指,許多投資者對中海油股價表現感失望,因相當數量的長線投資者均認同其股價低於13元時具「良好價值」。投資者疑問其增長情況不佳,表明對近期蓬萊油田漏油事故消息的關注。
個股方面,中海油(0883)稱蓬萊油田溢油處置取成效,漲5.4%,至於中石油(0857)及中石化(0386)分別升1.7%及1.2%,中煤(1898)績佳續受捧,再漲5.3%,神華(1088)揚0.1%,花旗降兗煤(1171)目標價及投資評級,兗煤續受壓,挫1.8%。內房股繼續上揚,恆大(3333)升3.1%,中國海外(0688)揚1.5%。隔夜金價急升,黃金股上漲,紫金礦業(2899)漲3.5%,招金礦業(1818)漲2.5%,中國黃金國際(2099)漲2.3%。I.T(0999)於24日收巿後公布業績,股份慘遭洗倉,價挫16.4%。利信達(0738)公布中期業績,較去年同期的增16%,惟價反挫13.6%。思捷(0330)跌3.2%,為跌幅最大的恆指成分股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中海油公布的此次溢油事故的原因來看,施工船舶在作業之前並不清楚該油田平台間的海底輸油管線的分布位置。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中海油沒有全面掌握其海域平台間的管線布局,海域的平台間管線位置存在管理盲點;二是施工船舶沒有按照要求作業,盲目施工。如果是第二種可能,中海油此次溢油事故則屬於作業不當。
但一位中科院的油田專家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渤海灣的油田雖位於海上,卻仍屬陸相沉積油田,這類油田的采油速度一般只有1%左右,因此蓬萊19-3油田2.2%的采油速度已經算很高了。這位專家還表示,根據他觀察,中國海域很多執行產品分成合同的油田都存在采油速度過高問題,譬如BP-阿莫科與中海油合作開發的流花油田,油田後期的含水率非常高,達到90%多,存在掠奪式開采的可能。
2011年6月30日,媒體率先披露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田蓬萊19-3發生溢油事故。其中,作業方為美國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菲中國」),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下稱「中海油」)作為合作方擁有51%的權益。此時,距6月4日發現第一處溢油點,已過去將近一個月。一個月里,肇事者康菲中國、合作方中海油,以及身為溢油監管者的國家海洋局,三方均沉默。
據中海油披露,10月14日17時左右,位於渤海灣的錦州9-3油田B平台附近發現油膜亮帶,該油田作業者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關停該油田B平台的生產作業,切斷溢油管線。受此關停影響,公司產量減少約1600桶/天。由此產生兩處油膜,一處在錦州9-3油田A平台正西方向約1海里處,長寬約30米;另一處在錦州9-3油田西平台中心北偏西方向3海里處,長約80米寬約30米。已於15日下午清理完畢。
10月16日,國家海洋局網站發布消息,對蓬萊19-3油田溢油事發平台的再次現場核查情況顯示,國家海洋局「三停」指令得到有效執行,溢油源封堵取得成效,海底未再發現新的油污滲漏點,海面油花及油膜有所減少,已經基本查清蓬萊19-3油田C平台附近的滲油源及油花、油膜間歇性產生的可能原因。
國家海洋局公布,有關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情況顯示,本月3日油田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油帶,當日溢油量約1.42升。另外,海洋局北海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D平台附近的油帶是D平台甲板污水回收系統的開排罐管線旁通閥故障所致。
從6月4日發現蓬萊19-3油田海面發現油膜帶,到目前為止距離溢油事故發生已百日有余,讓人感到無奈的是,眼看著迄今為止渤海最大的污染事故一天天惡化,從政府部門到眾多漁民,從合作方中海油到億萬公眾,除勒令停產外,雖心如焚火卻只能望洋興歎。
相對於蓬萊事故,錦州事故發生後,中海油的反應相對迅速,於第一時間向國家海洋局進行了報告,相關部門也及時啟動了三級應急響應。但是,也許由於事故較小,之後的處理似乎未見進展。而此前康菲蓬萊油田溢油事故距今已有四個多月,針對康菲的賠償和訴訟還無一起立案,公眾對此抱有疑問。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