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兩名原統計局和央行干部洩露涉密經濟數據獲刑 @ 2011-10-25T1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數據 洩露
概念:
國家保密局新聞發言人杜永勝表示,重要經濟數據屬於國家機密,洩露後將會給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這兩起案件反映了一些經濟部門在涉密經濟數據保密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關於密級確定、知悉范圍限定、解密時間控制、涉密人員審查教育等,都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需要加強和改進。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國家統計局及人民銀行兩名副處級官員,把內地GDP(生產總值)、CPI(消費指數)等敏感經濟數據,提前洩露給證券業人士,觸犯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分別被判入獄五年及六年。最高人民檢察院表示,提前洩露宏觀經濟數據,將干擾市場公平競爭,影響政府公信力,罪行非常嚴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經濟數據洩露的危害不可小視,重大經濟數據的行為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影響;洩露經濟秩序遭到了破壞,干擾了經濟的正常運行,甚至於會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危害極大。
法制日報網引述最高人民檢察院一位官員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2名前官員洩露數據包括國內生產毛額(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貨幣供應量等備受關注的宏觀經濟數據。
大陸國家保密局新聞發言人杜永勝表示,有境外媒體在經濟數據正式公布前,准確預測並報導這些數據。他強調,這些預測要在法律允許范圍下進行,以引用官員在某些公開場合的發言為名,洩漏數據或透過多種管道向官員核對以及求證數據,這些行為不允許,媒體有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
內地兩名前官員近日因洩露機密經濟數據被判刑。此舉顯示內地承認其寬松的金融法規存在缺陷,並向想要鑽漏洞的記者發出警告。
本報訊 去年5月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多次被洩露,引發廣泛社會關注。記者24日獲悉,目前,該案件已立案偵查6件6人,有兩副處級官員因此被判刑。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秘書室原副主任孫振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金融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伍超明因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分別被判刑5年和6年。
《法制晚報》消息,中國重手打擊備受關注的宏觀經濟數據洩密案,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人民銀行 2 名官員洩密罪成,分別被判監 5 年和 6 年。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國家保密局昨 (24) 日聯合通報案情,指相關官員違反保密法規定,先後多次將尚未對外公布的涉密統計數據,洩露給證券業人員。 4 名涉嫌的證券業從業人員亦遭起訴。
一、加強制度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重要制度:一是會同組織人事部門制定專門規定,突出對接觸、知悉涉密經濟數據人員的政治條件和資格審查;二是進一步完善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查處涉嫌洩露國家秘密案件的協調機制,嚴厲打擊洩露經濟數據的違法犯罪活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
綜合媒體報道,原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秘書室副主任、副處級干部孫振因洩露國家重要宏觀經濟數據,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副處級干部伍超明因違反保密法的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兩人均未上訴。
摘要: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保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原國家統計局干部孫振、中國人民銀行干部伍超明洩露涉密經濟數據案件查辦情況。
重要經濟數據屬於國家秘密,洩露後將會給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國家保密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杜永勝介紹,政府公信力受到影響,經濟秩序遭到破壞,經濟運行被破壞。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經濟數據公布後,股市發生異常波動,在這背後有不公平現象出現。
2原統計局、央行官員洩露經濟數據分獲5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