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分析師:控制通脹或致中國2012年經濟增速放緩至8.5% @ 2011-10-19T01: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中國
概念:
銀行發表研究報告稱,在全球經濟動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表現仍然相當強勁,預計中國經
魯比尼在赫爾辛基的一次會議中稱,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將成為該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過度投資往往會導致經濟硬著陸。但預計中國政府決策層將“盡一切可能”,來將國內經濟增速保持在8%以上,並確保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不會影響政府最高領導人的平穩換屆。
鑒於全球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不斷下降,同時中國國內正在實施各種緊縮措施,PMI的下降可能令市場再度擔心,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大幅放緩。
美銀美林重申其此前中國經濟將軟著陸的預期,其中,預計中國經濟2011年將增長9.3%,2012年增長9.0%,2013年增幅在8.0%到8.5%之間,該預期近期已一改年初情形,處於市場普遍預期的上方。而從長期來看,預計中國經濟2015年增幅在7%到8%之間,因中國機構改革與資本投資回報率將下滑。而短期來看,預計中國經濟第三季度增長年率為9.3%,第四季度增長9.0%。另外,認為對中國經濟2012年增9.0%的預期有點過高,因歐洲經濟放緩風險在加大,但好在美銀美林將開始年末的調查研究並進行調整。但只要不發生歐元區解體事件,中國經濟2012年硬著陸風險將很小。
巴克萊最新報告指出,全球衰退是當前中國經濟最大風險,並可能令中國出現超過20年以來首次硬著陸;不過,該行相信,即使經濟硬著陸,亦不會引發金融和財政體系崩潰,因為中國的財政狀況相對穩健。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表示,9月服務業PMI指數明顯反彈,顯示服務業部門經濟活動已觸底並有所回暖,再加上制造業數據的同步回升,兩者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軟著陸在望。屈宏斌預計,未來幾季中國GDP增速仍將保持在8.5%至9%之間。
IMF的報告指出,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將保持比較強勁的經濟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歐美經濟疲軟的影響,對推動全球經濟繼續增長起到積極作用。IMF中國事務主管喬克(Nigel Chalk)在華盛頓指出,雖然IMF下調了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但受多重內部樂觀因素的影響,未來幾年中國仍然可以實現在保持較高經濟增長率的同時將通脹控制在一定水平。
對於中國這將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將采取何種政策措施呢?盡管中國股市最近表現很糟糕,但是這不代表中國經濟很悲觀。IMF駐華代表處更新了對中國經濟的展望。我們認為中國正平穩地實現軟著陸。在貨幣刺激政策退出,公共支出規模逐漸縮小的情況下,如預期一樣,中國經濟正在減速,但仍以健康的速度增長。
在上周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IMF將2011及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分別降低至9.5%和9%。不過與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預測下調幅度較小。
在昨日的論壇上,南京房地產學會會長胡志剛用「前幾年調控開發商有哭有笑,去年調控後開發商至今只哭不笑」來表達對現行調控的直觀感受,引發了在場觀眾的共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樊綱則從宏觀的角度闡述,多哭一陣子其實是好事,因為這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了軟著陸。「個別媒體看到今年一季度GDP9.7%的增速比去年的10.3%低了,就渲染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樊綱說道,其實這是好事情,表明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軟著陸。既然要著陸,自然會有所降低,如果各方面調控理想的話,明年增速應該保持在8%上下最合適。
IHS全球透視公司北京分析師桑頓認為,中國仍繼續朝軟著陸發展。他表示,中國短期經濟展望最大的下行風險來自已開發國家,雖然國內經濟也出現裂縫。
全球經濟前景日漸惡化,債務危機廢掉歐洲經濟大部分增長能力,美國被國會預算大戰捆住手腳,中國也還在為軟著陸而努力。歐美一殘一障,中國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一次全球經濟要“組團”衰退?
據羊城晚報9月30日報導,「歐美的債務問題是金融危機的延續,只是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的問題轉移到了公共部門,樂觀估計歐美的經濟低迷將持續三到五年的時間」,9月29日,經濟學家樊綱做客中山大學分享了他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判斷。樊綱認為,歐美經濟低迷對中國的最大影響不在於出口,而是熱錢流入增加通脹壓力,如何在通脹和經濟增長中取得合理的均衡是個挑戰。樊綱認為,從長期看,如果不做錯事情,中國經濟再保持高增長30年不是問題。
總理溫家寶9/1在中國黨論雜志《求是》發表《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與經濟工作》署名文章,對目前中國經濟走勢與政策目標做了很綜觀說明,也為年底前政策定調。
自去年以來,惠譽等國際機構唱空中國經濟和銀行業的主要題材是中國房地產與地方債及相關融資問題,這確實是中國需要關注的領域。但是它們忘記了中國的經濟基礎、發展潛力和政府的宏觀管理能力。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和銀行業經營的總體情況是好的,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結構和效益的關系趨於改善,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持續提高,一些矛盾正在逐步緩解。經濟增速略為放緩,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動調控的結果,處在合理水平,沒有超出預期。只要我們進一步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既定的經濟金融方針政策,充分估計面臨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更加扎實地做好工作,處理好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之間的關系,就一定能夠鞏固經濟金融發展的好勢頭,以雄辯的事實讓那些無事實依據的所謂預測落空。
中國經濟於年中滑向滯脹蕭條,伴隨6-7月CPI 加速沖頂,盡管高層對經濟的調控有所松動,但是市場的悲觀預期尚未消退,預期之內的公開市場松動只能穩定銀行而不足以穩定市場。穩定市場需要預期之外的刺激,即對經濟基本面預期的改善,目前有兩條路徑:一是軟著陸,物價在四季度回到5,同時經濟在9.3附近回暖,以時間換空間支撐到明年下半年通脹大幅回落;二是硬著陸倒逼政府出台新的刺激,但是就目前的房地產泡沫和地方債務壓力而言,如果經濟真崩盤則再起來就很難,很可能出現98-02年間的長期蕭條。我們猜測,國內出現崩盤的可能性只能來自民間投資下滑和高利貸泡沫破滅。當前體制外融資泛濫是基於上一輪調控的經驗,從而對貨幣政策再次放松存在博弈心理。不出意外這種僵局將持續到年底,伴隨全球經濟緩慢下滑以及通脹在節後自我緩解,資金緊張局面將在11月份隨著內外交困背景下貨幣政策自然轉向而好轉。這也意味著,即使不爆發大的外部風險和更為嚴厲的緊縮,即使沒有經濟硬著陸,正常規律也會促使經濟和市場的底部在三季度出現,然後在四季度走向自我修復,所以四季度經濟軟著陸的概率更大。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