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經濟軟著陸 年底或下調一次存款准備金率 @ 2011-10-18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中國
概念:
事實上,一些機構對於中國經濟增速降溫也早有預期。美銀美林在10月18日的報告中表示,三季度數據體現中國整體經濟正在實現“軟著陸”,後期經濟減速料放緩,四季度GDP增速料在9.0%左右。巴克萊資本更是預計中國四季度GDP增速將回落到8.5%以下。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GDP年率上升9.1%,早些時候經濟學家預期值為9.3%,前值上升9.5%,低於市場預期及前值。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季率上升2.3%,前值上升2.2%;9月零售銷售月率增長1.35%,前值增長1.36% ,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率上漲了17.7%,略高於前值。暗示在持續的調控措施下,中國經濟出現增長放緩的跡象。但“硬著陸”的可能性依然較低,高風險貨幣因此未受顯著打壓。
工銀瑞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陳超表示,中國經濟仍處於去庫存階段,經濟環比增速企穩,同比繼續下行,宏觀經濟從“類滯脹”走向“小衰退”。
據中新社10月18日報導,三季度中經家電產業景氣指數17日在此間發布。指數報告顯示,三季度中經家電產業景氣指數為99.3點(景氣標准為100點),較上季度略微回落0.1點。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點評三季度中國產業行業運行態勢認為總體平穩,沒有出現「偏冷」現象,中國經濟不會有「硬著陸」之憂。
根據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6%,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9.5%,較一季度的9.7%回落0.2個百分點。而2010年GDP初步核實後增速為10.4%。中信證券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計,三季度GDP增速或回落至9.2%。這表明在持續收緊的貨幣政策等系列宏調政策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已呈現增速放緩的趨勢。究其原因,中信證券認為有兩方面:一是,由於政策保持偏緊態勢,企業流動性緊張,高鐵等大項目建設進度依然放緩;另一方面,外圍經濟出現大幅動蕩,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企業補庫存動力明顯降低。
「金融危機總是會表現出明顯的傳染性特征。」中國社科院分析報告認為,歐美債務危機會通過三個渠道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通過出口影響中國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渠道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悲觀的預期將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景氣,這種依賴出口的戰略是不能持久的。中國第三季度的出口額下降了。這表明,外國消費者手頭拮據,不願再購買中國哪怕是人為壓低價格的商品,不願再維持中國的經濟增長了。
本報訊(記者馬文婷)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師梁兆基昨天發表報告指出,盡管市場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日益增加,但星展預計中國第三季度的實際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達9.4%,比此前預期的9.3%要高。
二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略低於預期,但分析人士說,這樣高的增長率足以避免出現任何重大混亂。
前9月,CPI上漲5.7%,PPI上漲7%。著名經濟學家韓志國指出,把通脹控制在4%以下的調控目標無法實現,貨幣政策絕對不敢放松。經濟不斷滑坡,通脹不斷攀升,中國經濟正義無反顧地向滯脹走去。經濟的最困難局面還遠未到來,社會大眾必須做好危機准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日前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高達9%以上,處於增長潛力決定的合理區間,預計全年經濟增速仍將超過9%。
報告分析認為,影響中國經濟的因素目前看來,商業銀行信貸資源有限並且繼續收緊,而民間借貸在高風險運營,問題頻出,都會沖擊到經濟的增長。
魯比尼在赫爾辛基的一次會議中稱,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將成為該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過度投資往往會導致經濟硬著陸。但預計中國政府決策層將“盡一切可能”,來將國內經濟增速保持在8%以上,並確保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不會影響政府最高領導人的平穩換屆。
據證券時報10月18日報導,巨人網絡董事長兼CEO史玉柱10月18日評論統計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時稱,中央給中國經濟下了一年多的猛藥,藥效已顯。
中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究竟該如何看待第三季度9.1%的GDP數據?我們來繼續連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張立群。
配合近期公布的其他經濟數據,9月PMI暗示中國經濟增長在逐步放緩。我們依然預計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同比將分別增長9.3%和9.0%。由於全球環境動蕩不定,我們確實認為中國經濟存在些許硬著陸(定義為GDP季節性調整後按年利率計算增幅跌破3%,或者同比增幅下降超過3個百分點甚至更多)可能性,而且由於全球經濟愈發疲弱,我們也認為我們對於中國經濟2012年增長9.0%的預期存在下行風險。但即便硬著陸成為現實,也是歐元區無序破裂引發的全球金融和貿易體系崩潰造成的,而非溫州中小企業破產等等國內因素。換句話說,在我們看來,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務、通脹、勞動力成本上升、地產泡沫等等普遍熟知的國內風險不大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意外重創,但我們絕對應該警惕這些風險。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