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報道指溫州擔保業最壞情況已過 @ 2011-10-14T1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民間借貸 溫州
概念:
「真正來說,溫州的民間借貸期限不會太長,跟銀行貸款還是不一樣的。」一位熟悉內情的溫州人向記者透露:「一般情況下,最長不會超過一年,最短的是三五天,用以企業周轉。」
企業從銀行貸不到款,便轉向溫州發達的民間借貸市場,而跑路或跳樓的企業主或多或少都與民間借貸市場有些瓜葛。溫州模式一直被作為民間金融的試驗田和榜樣,規模龐大的民間借貸為溫州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同時也自身具備高收益和高風險的特性。
在經歷一段時間發酵後,溫州民間借貸風險似有蔓延之勢。4天前,當地政府開始強勢介入,多部門密集出台政策措施,試圖打出「組合拳」應對。
先看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同比少925.2億元。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利率普遍上浮了20%至30%,高的甚至達到60%。這組數據帶來的後果是,浙江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首當其沖受到了影響,一些在銀行難以貸到款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小企業,不得不轉而求助民間借貸。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說中小企業尋求民間借貸是因為正規金融渠道滿足不了他們的資本需求。
據《南方周末》之前的報道,央行溫州中心支行上半年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達到1100億元,有89%的家庭或個人、59.67%的企業參與。而來自溫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證實,當地民間借貸規模占民間資本總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當於溫州全市銀行貸款的五分之一。其資金來源主要是民營企業和普通家庭的閒置資金。這些錢當中,用於一般生產經營的僅占35%,用於房地產的占20%,停留在民間借貸市場上的資金規模高達40%(440億元)。其結論是,「民間借貸已成為樓市後的首選投資替代品」。
據中國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7月21日發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大約89%的家庭、個人和59%的企業參與了民間借貸。
【明報專訊】溫州「走路潮」未平,內蒙鄂爾多斯民間借貸又爆出自殺事件,當地發展商中富房地產以3分月息欠下2.63億元(人民幣.下同)民間債務,老板王福金無錢償款而自殺身亡。
從今年4月份開始,不斷有溫州的老板「跑路」,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高額的民間借貸作祟。坊間傳言,僅8月份,溫州至少有20起以上的借貸人「跑路」。
據央行溫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有89%的家庭個人和60%左右的企業參與了民間借貸,規模約為1100億元,而2010年同期為800億元,這意味著過去一年溫州有300億元新資金湧入民間借貸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在7月21日發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中稱,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其中20%被用於房產投資或集資炒房。據統計,到2010年,溫州市百強企業中有50家涉足房地產。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因內地銀根緊絀,引發溫州出現企業倒閉潮,有傳不少溫州企業的資金鏈已斷,市場擔心此或將演變成中國版的次按危機,銀行公司主席兼中銀香港總裁和廣北昨日認為,溫州的民間借貸問題僅為地區性問題,並非普遍情況,與美國次按危機不可相提並論,不會威脅內地銀行體系的穩定。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此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應警惕民間借貸風險大暴發。周德文稱,民間借貸愈演愈烈,民間借貸的風險在累積,未來存在風險大暴發的可能越來愈大,據最近一些監管機構透露出的信息,溫州民間借貸大約達1200億元。
連日來,有不少外地媒體報道溫州民間借貸時,經常提及「溫州有89%的家庭或個人參與民間借貸市場」這組數據,一時間有關「九成溫州人或家庭參與民間借貸」的消息紛紛流傳。這組數據真實性如何?是怎麼傳開的?昨天,人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周松山表示,這組數據是一組嚴重被扭曲的數據,前面有多個定語被去掉了,抽查的僅300份樣本,這些家庭是特定監測戶。
新華網溫州10月2日專電 當溫州企業家跳樓、逃跑,企業倒閉這些敏感詞匯頻頻刺激眼球的時候,人們發現,素有「經濟風向標」之稱的溫州,在此次「民間借貸風波」中倒下的企業不僅有產能落後的中小企業,也有曾經風光無限的行業「排頭兵」企業,其中一些企業直至「出事」前仍在正常生產。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曉靜 北京報道) 溫州的民間借貸危機日漸發酵,投資重慶樓市的溫州客開始萌發抽資套現的舉動。據內地媒體報道,投資重慶的溫州客開始以七折低價拋售手中房產,更有溫州客一人拿出10套房出售,但這些房源大多並未出現價格大讓步現象。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絕大部分溫州投資客依然在觀望,但在溫州民間借貸事態持續發酵之下,不排除其割肉賣樓。
他認為,「神木有煤礦,可以保證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流進來,而溫州都是工廠,說倒閉就倒閉。」此外,他還認為,與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相比,神木的民間借貸利率並不高。「收款月息2分多,放款月息3分多,沒有出現像溫州那樣的暴利。」
有分析認為,“國9條”是因“溫貸”而生,是中央對近期溫州民間借貸引起的市場恐慌拋出的“安神劑”、“救生圈”。此次會議也提出,“要有效遏制民間借貸高利貸化傾向,依法打擊非法集資、金融傳銷等違法活動;嚴格監管,禁止金融從業人員參與民間借貸。”
【明報專訊】內地民間借貸危機亟待化解,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繼上周急訪溫州「拆彈」,提出救亡四招後,昨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進一步確定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見表)。不過,學者及分析師均認為,有關措施只從鼓勵銀行積極「放水」出發,未能針對中小企融資困難及其信貸風險的核心問題對症下藥。更擔心當局放松監管,將可能導致銀行壞帳增加的風險。
有經濟學家稱,民間借貸規模相對較小,對於民間借貸對銀行業及經濟體的沖擊被嚴重誇大,銀行信貸和民間信貸市場的信貸資金同時撤離才更令人擔憂,同時,在銀行流動資金及政府干預的幫助下,溫州商業及賬務重組或將在幾個月內開始。
央行溫州市中心支行調查顯示,溫州有89%的家庭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據該市經信委監測,溫州市民間借貸的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說,溫州90%的家庭都在搞金融。
改革的目標就是要讓地下錢莊走到陽光下,增加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服務公司試點,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防范民間借貸的風險。溫州市政府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一力認為溫州改革將具示范作用:
【明報專訊】地下金融最為活躍的浙江溫州,可說是影子銀行的典型地區。當地民間借貸早已盛行,不過在去年開始的收縮銀根大政策背景下,今年貴貸特別多。本報記者親到溫州直擊,發現民間融資,即使有樓房抵押,月息亦早去到6%以上,亦即年利率達70厘以上,甚至有所謂的小額貸款公司,開價借100萬一周要還20萬利息,較之本港的「大耳窿」還要冷血。然而貴貸實難持久,爆煲是遲早之事,最終民間融資的資金斷裂,負責埋單的還是「百業之母」的銀行。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