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唐英年: 香港住屋問題非一份施政報告可解決 @ 2011-10-14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唐英年 復建居屋 公屋
概念:
唐英年不認為現時才提出復建居屋是太遲, 指以往不可以復建居屋, 是因為土地不足, 因此無論居屋、 公屋和私人樓宇的供應量都偏低 , 他相信 , 只要維持定期的土地供應, 居屋的供應可以維持.
    對此,有意競選特首的唐英年表示,政府有責任滿足基層市民住屋需要,而公屋扮演著重要角式。他認為,除復建居屋外,政府更要加建公屋。他指出,現時公屋輪候冊上有15萬人等候,輪候時間一般要3年,所以推更多公屋,能縮短輪候時間。另外,輪候冊內的30歲以下單身申請者約3萬人,他建議加快讓他們上樓之余,以混合模式滿足他們的需要--即讓申請者可與父母同住在一個屋苑不同單位內,方便照顧,亦能回應年輕人希望有獨立空間的訴求。
唐英年昨日在特首宣讀《施政報告》後主動會見記者,贊成復建居屋可解決夾心階層的住屋需要,但認為當局應同時增建公屋去滿足基層市民的住屋需求,並特別關注青年人上樓的問題,指公屋輪候冊內有3萬名30歲或以下的單身青年輪候公屋,但由於單身人士單位供應量少而令輪候的時間極長,建議當局發揮新思維,包括考慮興建混合式公共屋村,即在村內興建一些單身人士單位。
唐英年雖未直接評價《施政報告》之優劣,卻委婉表示「有優化和改善的空間」,並就房屋、扶貧和六大產業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在贊成復建居屋的同時,直言「政府要肩負更大責任」增建公屋,突顯他深知房屋是市民頭號關心的問題。他還強調「特別關注青年人上樓問題」,此乃「車毀人亡論」大失「80後」人心的亡羊補牢之舉。扶貧措施方面,他認為政府「應該有更多長遠政策」。另外,他認為應該深入發掘六大產業的潛力,在程序上研究拆牆松綁。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