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王毅會見吳志揚 @ 2011-09-15T2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王毅 兩岸
概念:
王毅講話也點出三個重點:第一、共同維護兩岸關系良好發展,不能停止也不能倒退;第二、兩岸攜手共同振興民族經濟,兩岸經濟就是中華民族經濟、是中華民族產業。兩岸要合力轉型升級,企業應該抓住機遇,整合兩岸共有的資源,不斷創新發展,聯手打造民族品牌,推出兩岸產業標准,增強中華民族經濟。第三,心系兩岸民族福祉,讓兩岸人民彼此之間相互關心扶持,因為兩岸同胞才是兩岸關系主體。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26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在南昌出席贛台經貿合作研討會開幕式並致辭。王毅表示,近年來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背景下,兩岸經貿關系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特別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開辟出新前景。面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區域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兩岸經濟界應進一步攜手合作,有所作為。
這種統一就像是一個「大Party」,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每個人都可以做出貢獻。它的現實表現就是融合,這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形式,是實現共同締造的最佳途徑。超脫黨派意識形態紛爭,靜心而論,兩岸之間的何種關系對台灣人民最有利,對兩岸人民最有利?答案是融合,而且是自然的融合,沒有任何人為阻撓與限制的融合。這是歷史的趨勢,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這種融合,包括社會的融合、經濟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以至於政治上的融合。這種融合的必然性就在於,一方面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更是兩岸人民基於同文同種的民族血緣與地緣的自然凝聚與結合。在今天的台灣,主要政治勢力,都無法否認兩岸開放交流融合的大趨勢,這一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兩岸融合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合而為一,二而為一,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共產黨不急著統,是為防止人為地不合理地加速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速度,造成過猶不及:民進黨如能做到不獨甚至於棄獨促統,就可大大減弱人為地阻礙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的力量。讓兩岸關系盡可能的按社會規律自發地融合,兩岸共、國、民三黨要盡可能地為這種融合創造條件。
第二,要共同振興民族經濟。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企業都是中華民族的企業。兩岸企業界應抓住機遇,整合兩岸資源,相互取長補短,不斷加強兩岸的創新發展和新興產業合作,聯手打造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的民族品牌,聯手推出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制定的產業標准,聯手培育更多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兩岸企業,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
本報北京9月14日電(記者王堯)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出席今天上午在南京舉行的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開幕式時表示,兩岸共同面臨新的發展前景,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希望兩岸企業家攜手合作,為兩岸關系謀發展,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民族經濟謀振興。 王毅強調,首先要共同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關系今天的良好局面得來不易,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如果兩岸關系動蕩不安,就不會有台海局勢的和平穩...... 請在這里發表您個人看法,發言時請遵守法紀注意文明。
王毅指出,盡管兩岸迄今走過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目前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分歧,但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歸根到底是一家人。我們雙方都應共同珍惜這一血脈相連的民族認同,共同維護這一同根同祖的手足之情。只有這樣,兩岸關系改善發展才能具有真正深厚的民意基礎,才能獲得生生不息的長久動力,才能促進兩岸雙方良性互動、相向而行。在這一過程中,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的福祉也才能得到更好的維護和促進。
王毅表示,大陸方面不僅要為台商雪中送炭,度過眼前的困難,更要為台資企業打造一個穩定公平有利的投資和經營環境,幫助台資企業實現在大陸實現更為長遠和可持續發展。台商是我們身邊的台灣同胞,為台灣同胞造福牟利是大陸方面一貫政策。這些年來,我們在推動兩岸關系不斷發展過程中之所以能夠釋放善意,很重要的一個背景是得到大陸民意的充分理解和支持。這份理解和支持實際上來源於大陸民眾對2300萬台灣鄉親的同胞之情。雖然兩岸走過不同的發展道路,目前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分歧,但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歸根到底是一家人。
其次要共同振興民族經濟。民族的振興首先是經濟的振興,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企業都是中華民族的企業。當前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已明確納入兩岸產業合作的內容,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也為兩岸產業指明了方向,建立了機制,兩岸攜手創新經濟,合力轉型升級已經具備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實踐基礎。兩岸企業界應抓住機遇,整合兩岸資源,相互取長補短,不斷加強兩岸的創新發展和新興產業合作,聯手打造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的民族品牌,聯手推出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制訂的產業標准,聯手培育更多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兩岸企業,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