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肖遠企:第二批保險資金投資試點春節先批出5百億元投資股市 @ 2025-01-23T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資金 長期 投資
概念:險資投資 ,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證監
中央金融辦、中證監、人行等聯合公布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實施方案,提出要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優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制;提高企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作水平;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占比;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
隨著近年來監管政策的逐步放寬,險資在創投領域的投資空間逐漸擴大。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明確著力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重點是提高對中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監管包容性,全面落實3年以上長周期考核。
田軒認為,這一調整有助於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增強市場流動性,提高機構投資者比例,改善投資者結構,促進長期投資,並增強市場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降低市場波動,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這一調整也能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穩定的資金來源,提升上市公司的融資效率和融資質量,持續助力企業發展。「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也將進一步促進金融機構的公平競爭和協同發展,促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這一舉措的意義深遠。一方面,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加大股票投資是當前險資資產配置較好的選擇。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資本市場具有較大的投資潛力,保險資金的大規模入市,不僅能夠為保險公司自身帶來更可觀的投資收益,也有助於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進一步提升保險行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對於 A 股市場而言,大量保險資金的流入將增加市場的資金供給,提升市場的活躍度和穩定性。保險資金作為長期投資者,更注重價值投資和長期收益,能夠引導市場形成更加理性的投資氛圍,促進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就在前一天,為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推出了從推動商業保險資金提高投資A股比例、到全面建立長周期考核等一系列舉措(參見財新網《吳清:力爭大型國有險企2025年起將新增保費的30%投資於A股》)。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今早(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5年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地,資金規模將不低於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春節前批覆500億元投資股市。(TA/DA)
證監會主席吳清1月23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
「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需要投資端與融資端共同發力,金融領域領導機制頂層設計,各管理部門積極協同落實。」郭靂表示,此次《方案》的落地將為中長期資金入市破除制度性障礙,增強相關主體的激勵和資金運用空間,推動「耐心資本」投資規模和比例上的提升。長期來看,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有望更趨合理,而隨著市場內在穩定性的加強和投資者回報的穩步提升,中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將在更大范圍內深入人心。
該行指,中長期資金主要包括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金、部分公募及私募資金、部分銀行理財及信托等。從可得數據看,截至去年9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約32萬億元,其倉位有所提升,保險持有股票及證券投資規模4.1萬億元,倉位為12.8%;截至2023年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約3萬億元;截至去年9月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期末資產約3.5萬億元。2000年以來,受益於政策引導和市場發展,各類長線資金在政策指引下不斷加大A股投資,其投資范圍、投資比例、考核制度等亦跟隨制度改革而不斷演進,較多偏長線資金均有專項制度文件,其投資A股也有不同的比例安排。中長線資金追求絕對收益,過去主要以配置固收類資產為主,股票資產配置比例有提升空間,也依賴於市場情緒改善。
2024年9月24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中長期資金入市改革的三大核心方向,分別為:建設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著力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此次《實施方案》的落地對前期《指導意見》所確定宏觀方向予以進一步明確,後續中長期資金入市有望圍繞多項細則的推出進一步落於實處,系統性推動資本市場發展。
當局明確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險資權益投資空間有望打開。《方案》重點圍繞當前險資投資權益的一些痛點和難點做了針對性的改革,比如針對考核,明確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淨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於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不低於60%,該行認為提升考核周期,有望真正拉長投資周期,匹配長期資金屬性,同時,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有望推動落地,後續逐步擴大參與機構范圍與資金規模,險資在充當好耐心資本角色的同時有望分享資本市場發展帶來的收益。
保險資金是典型的中長期資金。事實上,對險資投資進行長期考核一直是業內人士所積極呼吁的。某頭部險企高管曾表態,長期資金要發揮其優勢,需要長周期考核機制的配合。王鵬表示,長周期考核機制將促使保險公司更加注重長期穩健經營,減少短期行為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提升公司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據悉,金融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優化完善保險資金投資相關政策,鼓勵保險資金穩步提升投資股市比例,特別是大型國有保險公司要發揮「頭雁」作用,力爭每年新增保費30%用於投資股市,力爭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比例在現有基礎上繼續穩步提高,即「兩個力爭」,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為機構投資者在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方面的積極作用。
首先,與傳統投資領域相比,綠色項目的投資回收期往往較長,特別是一些風能、太陽能和基礎設施項目期限往往在五年以上,且這種長期限的綠色投資項目往往具有投資規模大、收益適中的特點,因此該類投資標的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高度契合,可成為保險資金重要的投資品種,有助於險資縮小資產負債久期缺口、提升資產負債期限匹配水平,並有利於增強險資應對利率下行周期的能力。
業內人士分析,作為中長期資金的代表,險資頻頻舉牌一方面是為響應中長期資金入市號召,另一方面與新金融工具准則實施和利率持續下行有關,通過加大對高股息個股投資和增加長期股權投資規模,有利於推動收益和報表更加穩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月23日上午9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證監會會同財政部、人社部、人民銀行和國家金融總局對22日出台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行解釋說明,其中有兩個亮點最值得關注:一是提升實際投資比例。會議在《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會議還指出,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還將逐步擴大。二是延長了考核周期。會議提出,考核周期短是多年來制約一些中長期資金擴大A股投資的一個重要卡點。根據《實施方案》,未來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大幅降低,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安排細化明確。整體而言,隨著《實施方案》落地生效,中長期資金入市趨勢將進一步鞏固,資本市場資金供給與結構有望改善,A股有望迎來增量資金。
2)文件提出「抓緊推動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落地,後續逐步擴大參與機構范圍與資金規模」。險資直接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入市也可以幫助降低權益資產市值波動對保險公司淨利潤的影響。此前由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聯合發起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我國首只保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順利,未來更多保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或將出現,尤其是權益投資占比較高的險資可能意願會更強。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方案》的核心目標有兩個,一是引導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二是提升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投資權重和話語權,進而穩定股市。「從短期來看,《方案》對長期資金入市有引導作用。從長期來看,《方案》對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為了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需要構建適宜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比如,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強分紅、完善優勝劣汰機制等。這將推動資本市場開啟新一輪改革。」盤和林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黃鑫宇)春節前,A股市場再迎利好。2025年1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即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發布會上對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相關情況作詳細介紹。
吳清:2025年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將不低於1000億元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