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消委會接獲過百宗有關電動車的投訴部分與充電服務有關 @ 2025-01-16T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充電 電動車 消委會 投訴
概念:電動車投訴去年 , 電動車充電服務投訴
其中一個個案的投訴人在所住屋苑停車場通宵充電,但發現充電樁會在半夜突然停止充電,例如有一次曾經充電667分鍾,只充了44千瓦小時,另一次充電719分鍾,只充了41.1千瓦小時,投訴人指充電公司是按時加按量收費,認為自己蒙受金錢損失,亦造成不便。充電公司回覆消委會表示,充電站受充電設備限制,系統會在電力驟降時停止充電,導致充電不足,對此表示歉意,並同意退多收的款項,投訴人最終接受退款,事件解決。
第三宗個案則涉及投訴人充電後未及時駛走車輛,導致收取高額費用。投訴人指,曾駕駛電動車到商場內的C公司中速充電站。收費表顯示。1小時充電收費應為14.6元,非一般會員價16.2元,但投訴人泊車充電1小時40分鍾,結算時被收取166.2元費用,包括遭收取每分鍾5元的閒置費,並達收費上限$150,另外16.2元為1小時充電服務費用。投訴人質疑充電站收費表沒有列明閒置費,同時收費過高,要求公司退還多收費用,但遭到拒絕,遂向消委會求助。C公司解釋稱,應用程式有列明充電費和閒置費的收費安排,而客戶需要先輸入特定的「充電邀請碼」 進行驗證才可享有品牌優惠。
針對過夜充電樁的問題,駕駛電動車10年的消委會數碼市場發展與資訊科技諮詢小組召集人潘釋正指,充電樁在電力驟降時停止充電是重要的安全設計;又指很多電動車會在應用程式, 顯示充電預計所需時間,認為頗准確。惟若要為充電樁的充電速度設標准,他直言有困難,因不同車款型號、電池物料、余下電量等,均可構成影響
電動車在政府鼓勵車主以電動車取代汽油車的「一換一」首次登記稅寬減計劃推動下,截至2024年11月,電動私家車占整體私家車總數已達約17%,而電動私家車占新登記私家車的比例亦躍升至大約7成。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的能源效率與續航力亦不斷提升,然而根據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最新發表的汽車測試報告顯示,即使屬同一類別的電動車樣本,基於設計、用料和整體車重量等因素,平均耗電量可相差達25%,而根據平均耗電量推算出的續航距離,最高更可相差超過1倍。測試同時發現充電池容量的高低,與續航力亦未必成正比,消費者應留意駕駛習慣亦會影響實際的續航距離,例如經常急劇加速有機會增加耗電量而令實際的續航距離下降。隨著電動車的普及,以致對充電服務的需求相應增加,消費者委員會不時接獲相關的投訴,例如充電站供電不穩定、沒有充足的充電位,及相關的收費爭議。消委會提醒商戶要經常檢查充電設施,確保達到收費計劃所承諾的充電量,亦應與停車場管理公司做好協調,改善充電位的管理,以符合消費者的合理期望。消費者亦應事先了解充電站的收費細節,包括充電費及停泊閒置費用等,比較不同的充電計劃以揀選合乎自身需要的充電服務。
投訴人駕駛C品牌電動車至商場的C公司中速充電站,購買1小時充電服務,於2時17分開始充電,3時57分駛離。投訴人查看應用程式後發現收費為$166.2,其中$16.2為1小時充電費,但系統顯示其電動車閒置達40分鍾,因此收取每分鍾$5的閒置費,達到收費上限$150。投訴人認為充電站現場未張貼閒置費的收費告示,且在填寫應用程式資料時已標明電動車屬C品牌,應享有C公司的充電優惠。根據收費表,1小時充電應為$14.6,而非一般會員價$16.2。投訴人認為C公司濫收費用,要求退還多收的款項但未果,遂向消委會求助。
有投訴人不滿充滿電後閒置車費大增10倍,但沒有清晰告示。亦有個案投訴為流動充電位繳付近700元月費後,兩次遇到車位被時租車輛占用,質疑不符廣告推銷所指充電位與月租位比例一比一。消委會促請服務供應商改善。
投訴人梁小姐駕駛電動車到某購物商場內的某公司中速充電站充電。充電前須下載應用程式並綁定付款信用卡。梁小姐購買一小時充電服務,並於2時17分開始充電,她於3時57分駛離並查看應用程式,顯示收費為166.2元,當中16.2元為一小時充電費,但系統錄得梁小姐閒置了設施達40分鍾,故收取每分鍾5元的閒置費,收費達上限150元。然而,梁小姐回想充電站現場並沒有張貼有關閒置費的收費告示。
過去3年,消委會共收到508宗有關電動車包括充電服務的投訴。消委會今日(15日)公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指不時接獲相關的投訴,例如充電站供電不穩定、沒有充足的充電位,及相關的收費爭議。該會提醒消費者亦應事先了解充電站的收費細節,包括充電費及停泊閒置費用等商戶亦應經常檢查充電設施,確保達到收費計劃所承諾的充電量。
其中一個案的投訴人駕駛某品牌電動車到商場同一品牌公司的中速充電站,購買1小時充電服務,總泊車時間1小時40分鍾,總收費166.2元,當中16.2元是充電費,其余150元是40分鍾的「閒置費」。
消委會去年接獲179宗涉及電動車的投訴,不少跟充電服務有關,提醒駕駛者要注意充電服務使用條款。政府鼓勵新能源車,不少車主想轉換電動車,但都擔心充電問題。消委會去年就接獲179宗涉及電動車的投訴,主要都是同充電有關。有投訴人向所住屋苑停車場,以約125元購買10次充電服務,可以在通宵充電50千瓦小時,但多次發現充電不足,亦試過充電樁半夜停止充電,要用手機程式重啟。亦有投訴人到商場停車場,用16.2元充電一小時,但充電後未有駛離裝置,要收取每分鍾5元閒置費,結果要多付150元閒置費,即要多付約十倍費用。投訴人指,商場無張貼相關收費告示;商場則解釋,應用程序已列明收費安排,拒絕退款。另有消費者投訴購買充電月費計劃後,但多次都沒有空置充電車位,與廣告聲稱、月費用戶比例與車位1比1的說法不符。消委會提醒駕駛者,購買充電服務前,應先了解服務條款。消委會數碼市場發展諮詢小組召集人潘釋正說:「充電過程內,考慮充電地點和充電速度,消費者也要考慮收費模式和充電時間,和會否參加月費計劃。」消委會又建議消費者,不時查閱條款和收費是否有改變,亦促請供應商要確保服務質素和收費條款清晰。
投訴人王先生習慣晚上為電動車充電,早上拔除充電線,故選用所住屋苑停車場的充電站,並購買A公司過夜12小時的中速充電服務,收費約125元。惟他翌日早上醒來透過APP發現充電樁半夜突然停止充電,需要他手動重啟充電。他查閱紀錄後發現5月中旬充電667分鍾共44KWH;5月下旬充電719分鍾,最終只得41.1KWH。
政府近年致力推動電動車普及,惟充電設施不足及服務爭議等問題備受關注。消委會今期測試了電動車續航力及量得的充電時間測試,並指出在去年共收到179宗有關電動車的投訴,較前年的122宗有所增加。其中有車主投訴在商場充電站使用一小時充電服務,惟停泊不足兩小時被索價166.2元,其中150元竟為閒置費用,但充電站無張貼相關收費告示,惹來車主不滿。
【有線新聞】消委會去年接獲179宗關於電動車的投訴,有投訴人指充電車位供應商未有提供足夠泊位,亦有人投訴車場充電收費不清晰。
電動車的使用越見普遍,相關的消費投訴數字也有所上升。據消費者委員會稱,去年共收到179宗有關電動車的投訴,多於2023年的122宗。有投訴人表示,因為充電後將車閒置了40分鍾,竟致收費由約16元飆升至逾160元,但最終涉事公司以已列明收費安排為由拒絕退款。另有投訴人則反映,購買通宵充電的服務後,卻發現半夜需要透過應用程式手動重啟,才能繼續充電,結果充電逾11小時卻不足50KWH。
有投訴人駕駛電動車到商場內的充電站,購買1小時充電服務,並於相隔1小時40分鍾後駛離。投訴人後來查看應用程式,顯示收費為166.2元,當中$16.2為1小時充電費,系統錄得投訴人的電動車閒置了40分鍾,故收取每分鍾5元的閒置費,達收費上限$150。投訴人認為充電站現場並沒有張貼有關閒置費的收費告示,遂向消委會求助。
消委會去年接179宗有關電動車投訴 吁充電供應商確保服務質素
消委會表示,去年收到179宗有關電動車的投訴,包括充電設施供電不穩、車主被收取閒置費用。消委會促請充電服務供應商,厘清收費細則。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廣電動車使用,但充電設施及相關服務卻成為爭議熱點。根據消委會的最新報告,2024 年共接獲 179 宗有關電動車的投訴,較 2023 年的 122 宗顯著增加。其中一起投訴案例引發關注,一名車主在商場充電站使用一小時充電服務後,因閒置 40 分鍾被征收高達 150 元的額外費用,總金額達 166.2 元,並未事先清晰標示相關費率,令車主感到不滿。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