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基建債券認購僅178億 首爆未足額 @ 2024-12-10T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認購 基建債
概念:政府發行零售債券 , 零售債認購不足陳茂波
政府發行的基礎建設零售債券周五(6日)截止認購,初步認購結果顯示,認購人數約12.8萬人,認購金額約178.5億元,低於目標發行額的200億元,翻查資料,此為政府自2011年發行通脹掛鉤債券(IBOND)以來,首次認購不足額的零售債券。政府預計基建零售債最終發行額約為178億元。按初步數據推算,認購13手(每手1萬元)或以下的申請者,料可獲全數分派。 申請13手以下料全分派 若不計只限年長人士認購的銀色債券,今次基建零售債券的認購人數約12.8萬人,亦為政府自2011年首次發行IBOND以來,認購人數最少的一次。 政府發言人表示,數據為配售機構的初步數據,有待進一步核實,最終數字可能會有所調整。 對於是次基礎建設零售債券認購反應,政府發言人認為,市民會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並考慮當前市場環境,對不同的投資選項包括零售債券作出相應的投資決定。綜合市場反映,最近整體股票市場的活動如新股上市相對活躍,同時,市場對於未來減息預期轉變,普遍覺得減息步伐將減緩,都對投資決定有所影響。 政府發行基礎建設零售債券旨在提供穩健、具穩定回報的投資選項,同時讓市民參與推動基建項目發展。發言人直言,是次發行已達
【明報專訊】保證年利率為3.5厘的基建零售債券(4286)昨截止認購,政府公布初步認購數據,認購額約178.5億元,為目標發行額200億元的89.25%,是2011年政府發行零售債券以來首次認購不足。認購人數12.8萬,低於2011年認購IBOND的15.5萬人,撇除只有長者認購的銀色債券,是歷來政府零售債券認購人數最少。政府發言人稱,綜合市場反映,最近股市活動如新股上市相對活躍,市場普遍認為未來減息步伐或有所減緩,對市民投資決定有影響。
工銀亞洲表示,基建零售債券的認購反應正面,整體銷售情況符合預期,當中每人平均認購16手,更錄得最高100手的大額認購,即是次基建債每人最高配發手數上限,逾80%客戶透過電子渠道認購。工銀指,是次基建債之合資格認購人士較早前銀債為多,兼設有二手交易市場,接觸層面更廣;對於未能獲全數分配認購金額的客戶,該行將提供退款優惠,涵蓋定期存款、人民幣、基金等,詳情將於稍後公布。
【基礎建設零售債券/基建零售債/政府債券/零售債券/保證息率】政府發行首批的基礎建設零售債券12月6日截飛,由於3.5厘保底息未算吸引,市場早料認購反應不佳。政府公布的初步認購結果顯示,今批基建債認購金額僅約178.5億元,為通脹掛鉤零售債面世以來首次出現認購不足情況,而且認購人數只得約12.8萬,較去年綠債足足少了19.3萬人。政府預計基建債最終發行額約178億元,以此計算,每人穩派13手基建債,最多派14手。
不過,多間銀行表示客戶平均認購金額高於去年零售綠債,匯豐表示,透過該行認購的投資者,有75%比往年零售綠債或IBOND認購金額增加;中銀香港(02388)則指出,是次客戶平均認購金額高於去年綠債,相信客戶會長期持有基建債收息。渣打亦表示,客戶認購新一批基礎零售債券的反應正面,客戶平均認購金額較去年推出的零售綠債有所增加,當中超過60%客戶經電子通路遞交認購申請。招商永隆指客戶平均認購金額為15萬元,較去年綠債升逾50%;東亞(00023)表示,客戶認購金額較去年綠色債券及今年初機管局零售債券有雙倍增長。
過去機構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香港人都以儲蓄作為主要投資選項,因此,債券認購不足,不在於香港已水緊,而在於回報不吸引。
政府公布,根據從配售機構收集到的初步資料,是次基礎建設零售債券初步認購結果認購金額約178.5億港元,低於目標發行額為200億港元,為歷來政府零售債券首次認購不足。基建零售債券認購人數為約12.8萬,低於2011年IBOND認購人數15.5萬人,為歷次政府零售債券認購人數最少。政府預計,基礎建設零售債券最終發行額為約178億港元。
基建債2024|基建零售債認購不足額、約12.8萬人初步認購約178.5億元 匯豐:75%認購金額較綠債有所增加 工銀亞洲:錄最高100手的大額認購
基建債認購不足額 僅錄178億認購 不足13萬人參與 政府:新股活躍及減息預期影響
政府推出的零售債券史上首次滯銷!最新發行的基建債初步認購額約178.5億元,低於200億元的目標發行額,意味政府庫房少收21.5億元,或加劇本財政年度的財赤數字。基建債「出師不利」,坊間認為息率僅得3.5厘,毫無誠意。作為對比,今年初發行為期兩年半的機管局50億元債券,息率為4.25厘,共收到15 ...
政府在2024/25財政年度將會增加發債至1,200億元,被外界認為政府「發債度日」。當中基建零售債券認購額僅約178億元,低於目標200億元,是政府發行零售債券以來首次認購不足。財金官員昨日指政府債券一直受市民及機構歡迎,今次發債在機構認購方面超額認購3至4倍,又指目前投資選項多,亦有高質素公司來港上市,預計投資市場仍然活躍,外界毋須憂慮。
上周出席大學校長餞別宴,傳媒人三句不離本行,話題離不開時事。適值基建債券剛好公布結果,大家都對今次發債不足額認購原因頗感意外,有想認購而沒有入紙者呼好彩,避過可能破底的憂慮。
政府今年推出的首批「基建零售債券」預計發行額約178億元,僅達目標的89%,為政府通脹掛鉤債券(IBOND)2011年面世以來首次出現認購不足情況。不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完全不用憂慮今年要籌集的債券金額,因政府早前開放予機構投資者投標的基建債,投標金額超額3、4倍,指出政府債券一直受市民及機構投資者歡迎,很多人希望有穩健投資,得到安全回報,目前投資選項多,亦有相當多的好質素公司來港上市,投資市場活躍。
基建債券2024|不足13萬人認購178億 歷來政府零售債券首次認購不足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