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鄧普頓:內地後續政策或包括實施以國內消費為重點的擴張性財政 @ 2024-11-10T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地方 萬億 化債 債務
概念:萬億債務 , 地方政府化債
中國的分析團隊銀河宏觀測算,城投債為本輪債務置換的主要對象,以騰出更多資源投入經濟發展。若以每年2萬億債務置換規模計算,預計每年可至少增加地方政府用於非償債的實際財政支出1萬億元,這部分資金無論是用於直接與民生相關的財政支出或投資,均被寄望拉動有效需求的回升。
●一方面,解決地方「燃眉之急」,緩釋地方當期化債壓力、減少利息支出。這次置換,近三年密集安排8.4萬億元,顯著降低了近幾年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規模,讓地方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同時,由於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於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我們估算,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
他又提到,今年以來受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需不足等因素影響,經濟運行出現新情況,稅收收入不及預期,土地收入大幅度下降,各地隱性債務化解難度加大,針對有關情況,當局今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基金財力,專門用以化債,累計可置換隱形債務4萬億元,加上今次批准6萬億元,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一是從國際比較看,我國政府負債率顯著低於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2023年末G20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18.2%,其中:日本249.7%、意大利134.6%、美國118.7%、法國109.9%、加拿大107.5%、英國100%、巴西84.7%、印度83%、德國62.7%;G7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23.4%。同期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85萬億元,其中,國債30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萬億元,隱性債務14.3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67.5%。 二是從舉債用途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形成了大量有效資產。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主要用於資本性支出,支持建設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項目,很多資產正在產生持續性收益,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是償債資金的重要來源。總的看,我國政府還有較大舉債空間。
他還指出,新增的6萬億人民幣舉債規模,疊加中國政府早前宣布,2024-2028年間,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人民幣化債,五年共計4萬億人民幣,等於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人民幣。另外,2029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人民幣,也將按合同償還,屆時三項政策協同發力,地方於2028年前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將從14.3萬億人民幣大降至2.3萬億人民幣,平均每年消化額也從2.86萬億人民幣大減至4600億人民幣,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化債壓力大大減輕。
國家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今年開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今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自2029年及以後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此外,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可以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然而,地方債務也是有限額的。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2024年9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44.7萬億元,而限額為46.8萬億元,意味著當前債務置換的最大空間僅約2萬億元,有必要通過提高債務限額打開債務置換的空間。
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上個月曾提到,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以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並稱這將是近年來出台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將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截至去年城投公司總債務規模已超過60萬億元。
藍佛安表示,當前一些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大、利息負擔重,不僅存在「爆雷」風險,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財力。在這種情況下,實施這樣一次大規模置換措施,意味著化債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轉變: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范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於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並重轉變。從政策效應看,能夠發揮「一石二鳥」作用。 由於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於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
相關報道【財新周刊】財新周刊|8500億元大建運河 地方政府的夢想與現實【財新周刊】專欄|美國政府債務真的可持續嗎?【財新周刊】社論|地方債問題須標本兼治【財新周刊】專欄|發展中國家債務「無底洞」【財新周刊】財新周刊|巴西化解地方債務危機鏡鑒【財新周刊】怎樣消化地方債|特稿精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增加地方債限額6萬億,置換存量隱性債務人大常委會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監督法修正草案將二讀 細化政府債務監督
中央再公布財政增量刺激政策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六萬億元人民幣,分三年實施,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下午在北京閉幕,會上表決通過決議,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本年底由原先約29.5萬億元人民幣,增加至約35.5萬億元人民幣,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分三年實施。除此之外,今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分出8,000億元人民幣,用於地方政府化債。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多項措施)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人民幣),我們估算了一下,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債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較輕松的。」今次置換政策,被形容為近年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力度最大的一次。藍佛安認為:「從政策效應看,能夠發揮『一石二鳥』作用,一是將原本用來化債的資源騰出來,用於促進發展、改善民生。二是將原本受制於化債壓力的政策空間騰出來,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新等。」財政部估算置換後地方利息支出,五年累計可節約六千億元人民幣,又指政策協同發力後,2028年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可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今次記者會在人民大會堂香港廳舉行,現場有大約120名內地、港澳台和外籍記者出席。
中國人大常委會周五批准了中國國務院提出的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六萬億元人民幣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當天在記者會上宣布,除了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外,中國政府今後五年每年將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人民幣專門用於化債,五年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四萬億元人民幣。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