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吉利旗下沃爾沃汽車據報把部分電動車生產遷往比利時應對歐盟關稅風險 @ 2024-06-11T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日本 造假 豐田
概念:
舉例而言,比亞迪的 SEAL U 車型(即中國市場的宋PLUS)在中國的售價為20500歐元,在歐盟的售價為42000歐元,預計其在國內市場的利潤為1300歐元,而在歐洲每輛車的利潤為14300歐元。即使加征30% 的關稅,該車型在歐盟市場也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說,中國一家汽車制造商協會3日在布魯塞爾與歐盟貿易部門就調查舉行了聽證會。在聽證會上,中國企業被告知預計將於7月4日征收臨時關稅,但沒有透露關稅稅率。受影響的中國企業已就歐盟執委會顯然決定在不按照歐盟慣例,即在關稅生效前四周通報稅率的情況下就征收關稅一事,尋求法律諮詢。
如果說白宮對華加征新關稅是“一拳揮在空氣里”,那歐盟加征新關稅,卻在實實在在地影響中歐之間的貿易——中國出口到歐洲的新能源汽車中,有很大一部分本來就是歐洲車企在中國生產,再出口到歐洲。對華加征關稅,傷害的將是中歐共同利益。
由於歐盟所說的中國電動車得到過度補貼,歐盟預計這個星期將宣布針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征收的關稅稅率。歐盟這一舉措很可能引發中國的嚴厲抨擊和可能的報復。
保護主義不會帶來全球競爭力,歐洲各界對此早有共識。德國基民盟經濟委員會公開反對歐盟對華加征關稅,因為「開放市場是德國和歐盟的繁榮保證」。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強調,不應削弱自由和公平的世界貿易,「貿易戰只會帶來輸家」。德國《明星》周刊報道說,歐盟的貿易壁壘將拖累德國汽車工業,阻礙歐洲企業保持競爭力,把競爭對手鎖在門外不利於歐洲企業的能力發展。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說:「我們不認為我們的行業需要被保護。」在全球范圍內的運營給大型汽車制造商帶來了產業優勢,而加征進口關稅將給這種優勢帶來負面影響。德國權威汽車經濟學專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指出,中國品牌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有利於推動競爭和促進創新,增強歐洲汽車業活力。如果這種競爭不復存在,歐洲汽車產業電動化、數字化轉型速度將明顯放緩。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