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迎戰中國對手】日媒:日產、本田或聯手開發電動車 @ 2024-03-14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日產 本田 電動車 中國
概念:削減在華產能 , 本田合作開發電動汽車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產或跟本田汽車(HONDA)合作開發電動車,以提升跟中國對手的競爭力,據報日產擬跟本田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雙方或進行包括聯合采購及開發通用平台,合作有可能擴展至電池采購及發電動汽車的聯合開發,但具體合作領域仍未有定案。","SEQUENCE":"3"},{"NEWSTYPE":"TEXT","VALUE":"
【大紀元2024年0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香蓮編譯報導)日本汽車大廠在中國市場正面對來自國產電動車廠的激烈競爭,近日,日產汽車(NISSAN)和本田汽車(HONDA)准備削減在中國的產能。
報道指,日產希望與本田合作,以利用雙方公司資源,降低電動車成本,對撼中國車企。據報,目前日產內部討論仍處初步階段,本田對於該合作態度仍不明確。
日產已於2010年開始量產LEAF品牌電動車,目前有三款車型。本田原本計劃和通用汽車合作開發一款入門款電動車,最快在2027年推出,但去年取消這計畫。為了迎頭趕上,本田一直在加緊內部開發電動車的進度。
(觀察者網訊)《日本經濟新聞》13日報道稱,中國汽車正向電動汽車轉型,這讓日本汽車制造商「陷入苦戰」,在華設廠的日本車企不得不重新調整戰略。據報道,日產汽車(NISSAN)將和中國合資公司協商,考慮將在中國的汽車產能最多削減三成,本田汽車(HONDA)也打算減少兩成產能。
報導指出,在EV領域上、美國特斯拉(TESLA)居於領先,而比亞迪(BYD)等中國車廠正竄起,且在日系車仍握有高銷售市占率的東南亞市場上、中國制EV可能竄出頭,因此日產計畫藉由和本田合作、提高EV成本競爭力。
不跟中國電動車較勁 日產、本田大舉削減中國產量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產和本田等日系品牌舉步維艱,而中國品牌則搶占了30%的份額。比亞迪等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已經變得很強大。而日本品牌因殘酷的定價而不得不縮減在華產能。
日本車商在EV的全球銷售方面落後於美國特斯拉、中國比亞迪(BYD)等,如何追趕成為當務之急。作為旨在加強EV開發的選項之一,日產將摸索與本田合作。但討論可能處於初期階段。本田方面的意向不明,能否實現尚是未知數。
據了解,日產正與中國合作伙伴重組生產基地,並尋求利用過剩產能生產汽車,並出口到亞洲其他國家。公司數據顯示,日本第三大汽車制造商日產去年在中國的銷售量下降了 16.1%,不到 80 萬輛。與此同時,本田同期在中國銷量下降約 10%,至 120 萬輛。本田是僅次於豐田汽車 (TOYOTA MOTOR) 的日本最大汽車生產商。
日本汽車制造商在從油電混合車轉向電動車進展緩慢,在日本國內市場,電動車只占2%,還面臨著中國電動車進軍 東南亞等主要市場的威脅。如果日產和本田合作,可以運用雙方的資源,有效提升成本方面的競爭力。
智通財經獲悉,據日本媒體報道,日產汽車公司(NSANY.US)正考慮與競爭對手本田汽車公司(HMC.US)合作,共同開發電動汽車。日本汽車制造商在開發電動汽車方面一直進展緩慢,尤其是與中國電動車制造商競爭對手相比,這導致它們在中國市場失去了優勢,而且它們在日本國內市場也很脆弱。隨著銷量下滑,本田和日產都在考慮削減在華產能,而比亞迪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將推出一系列新車型,並擴大在日本的經銷商網絡。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3 月 13 日訊】中國車市銷售不如預期,加上中國國產電動車競爭激烈,日系品牌車廠接連傳出退出或減少產能。根據日媒報導,日產汽車(NISSAN)近日與中國一家當地合資公司進行談判,把中國的產能削減3成,相當於每年50萬輛汽車。目前,日產每年在中國生產約160萬輛汽車。本田(HONDA)也計畫在中國的產能減少2成,大約每年120萬輛。目標將搶攻具有競爭力的北美、東南亞市場。不過,對於減少中國產能,兩家公司都拒絕對傳聞發表回應。
日本三大車商豐田、本田與日產已於8日陸續公布2月在中國的新車銷量。由於今年2月涵蓋春節連續假期,三家車商銷量均較2023年同期大幅下滑。然而,剔除季節因素影響後,銷售狀況也受制於中國當地純電動汽車(EV)廠商崛起,日本各車廠於中國未來仍是一場苦戰。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燃油車時代鮮少合作的本田與日產兩大日系車廠巨頭,居然考慮合作結盟打造電動車,目的不為別的正是要對應強勢發展的中國自主品牌?雖然雙方車廠目前都沒有就該則《日經新聞》報導作出回應,但綜觀目前全球車壇,比亞迪BYD交車量大有挑戰特斯拉電動龍頭之勢,更不用說上汽、吉利等中國汽車集團都以進軍海外市場銷售新能源車為發展目標,且暫撇新能源車不談,2023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外銷國!外在環境轉變對於電車發展相對牛步的日系車廠越來越嚴峻,雖然還未經過原廠證實,但HONDA與NISSAN在電車領域的合作確實有其急迫跟必要性。
無論如何,來自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持續大幅降價的壓力可能促使NISSAN采取行動。 盡管它正在與聯盟合作伙伴RENAULT在多款電動車上密切合作,下一代MICRA將與新款RENAULT 5電動車共享一個平台。日產和本田均未對此報導發表評論。
日本媒體13日紛紛報導日產汽車,可能跟其日本勁敵本田聯手,在電動車事業上一起對抗來自中國車商的競爭壓力。
不跟中國電動車較勁 日產、本田大舉削減中國產量
近日,日產汽車已計劃將在華產能削減至多30%,並將與當地合資公司洽談。另一邊,本田也打算將其在華產能削減20%。據悉,兩大日本汽車制造商之所以作出上述決定,是因為中國加快推進電動化轉型,而日企正面臨重建在華戰略的壓力。
2022年,仍未認清中國電動車市場環境的日產,又在「積極」的電動化變革下,推出了緊湊型SUV——ARIYA(艾睿雅),以期尋回自身在中國市場曾經的影響力。
日產在中國與東風汽車建立合資企業,共同在中國經營8座制造廠房。本田數十年來在中國與廣汽集團合作,透過合資企業在中國經營4座廠房,2004年起又和東風汽車建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3座廠房。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