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中國增發萬億國債 赤字率料攀至3.8% @ 2023-10-25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國債 增發 萬億 中國
概念:中國增發萬億國債
新華社報道,中國今季將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人民幣,作為特別國債管理;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00億元,增至48800億元,預計赤字率將由3%提高至3.8%左右。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財政將在今季增發2023年國債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整體提升中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增發國債後,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萬億元增加至4.88萬億元,今年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約3.8%。
中國將增發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中國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批准中國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中央增發的1萬億國債,將作為特別債管理。中國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據中國財政部介紹,資金將重點用於災後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等八大方面。
馮俏彬表示,今年1萬億元特別國債一大重要變化是通過轉移支付全部給地方使用,這筆錢最終由中央償還而非地方。疫情之後中國經濟恢復面臨一些挑戰,而穩經濟需要地方政府發力,但地方受債務壓力等影響,在推動地方投資穩增長方面能力不足。通過上述1萬億元轉移支付方式將資金全部給地方使用,可以部分恢復地方政府投資能力,達到穩增長目的。目前中央政府負債空間更大,而地方債務負擔相對較重,通過上述方式也可以調整中央與地方債務結構。因此可以從穩增長和減輕地方政府債務負擔的角度,去理解上述1萬億特別國債借用還的安排。
新華社報道,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整體提升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大常委會周二通過了一項金額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的主權債券增發議案。與此同時,會議還免除了失蹤已久的國防部長李尚福的國防部長和國務委員的職務。
內地將增發1萬億人民幣國債 支持災後重建等工作
我國將增發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樂視20億美元收購美最大智能電視商VIZIO 或在北美市場對撼日韓系 --> 早財經 | 我國將增發萬億元國債,財政赤字提高到約3.8%;中概股、富時A50大漲;藍佛安任財政部部長;鍾睒睒第三次成為中國首富
報道稱,中國政府的目標是最早在周二晚些時候宣布該計劃並開始發行國債。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在10月20日至24日會議期間的最後一天批准該增發國債的計劃。
中國增發萬億國債 赤字率料攀至3.8%
【早報】我國將增發1萬億元國債 重點用於支持災後恢復重建等
中國批准增發人民幣1萬億元國債,並提高預算赤字目標,這是10多年來中國首次在兩會之外修改預算。
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後,中國增發1萬億元國債
水泥股全線走高,截至發稿,山水水泥(00691)漲20.34%,報0.71港元;中國建材(03323)漲7.99%,報3.65港元;華潤水泥控股(01313)漲7.82%,報1.93港元;華新水泥(06655)漲6.22%,報7.34港元。 消息面上,據新華社報道,我國將增發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此次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今年擬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
本輪增發國債1萬億,預計國債總發行約3.6萬億,淨融資約1.8萬億:今年中央財政赤字規模為3.16萬億元(赤字規模未包含本次新增1萬億),四季度剩余發行額度2.62萬億元,淨融資額度為8300億元。調增後中央財政赤字規模為4.16萬億元,四季度剩余發行額度3.62萬億元,淨融資額度為1.83萬億元。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