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撤銀保監 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削5%人手 @ 2023-03-09T0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國家 金融監 國務院機構改革 監管 兩會
概念:國家金融監管 , 兩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根據7日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國將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中證監的工作人員將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范管理,執行國家公務員工資待遇標准。
國務院昨日公布機構改革方案,提請人大會議審議,提出重組多個行政和監管部門,包括在中銀保監會基礎上新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管總局),並取消銀保監,而目前由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金融消費者保障等職責,以及中證監對投資者的保障職能,都會納入金管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外的金融業監管工作,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分析指出,此舉可以更好地協調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的關系。人行未來主要負責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監管,金管總局則聚焦微觀市場監管、投資者保護等,分工更為合理。 取代銀保監 金控公司歸旗下 金管總局被外界視為「超級監管機構」,意味著金融監管經過5年由「一行兩會(人行、中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負責,將變成「一行一局一會」。 改革方案提出,中證監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並將原本由發改委負責的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能,撥歸中證監。當局形容,機構改革方案能在管理上更高效,成立金管總局為了「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可強化機構、行為、功能和穿透式監管。中證監「升格」兼取得企業發債審批職能,則可以加強資本市場監管能力。 金融業界認為,新設金管總局屬大勢所趨。由於現今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唐任伍對香港文匯報指出,改革開放以來至今的9次機構改革都是在回應、解決中國發展中面臨的時代問題。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本次機構改革關注發展、安全、穩定等問題。此前二十屆二中全會提出,本次改革要「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等,都在剛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得到了體現。這次機構改革的原則是優化、協同和高效,通過構建金融監管新格局,重組科技部、調整一些副部級機構(如組建國家數據局、把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國家信訪局這兩個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等,理順各部門、各單位職責,有利於為經濟、社會、政治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攻堅克難提供體制支撐和保障。他說,按照公布的方案,本次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仍為26個,比2018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規模要小。按照總體設計,國務院機構改革剛剛走出了第一步,之後還有黨政群聯動以及地方層面的機構改革。
兩會|一文梳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重點涉及金融監管
全國兩會昨日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重塑金融監管體系,包括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地方金融體制改革等。
大陸啟動國務院機構改革,進一步加強對金融行業的監管,美媒彭博社8日引述消息報導稱,大陸金融監管機構工作人員面臨大幅減薪,薪資待遇可能減少50%以上。
據議案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范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今日(7日)公布,提出新組建及改組下轄部門,以及對體制的完善優化措施。方案將於周四(9日)審議,周五(10日)表決。方案涉及金融監管、科學技術、數據管理等13個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及調整,包括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設立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等建議。
同時,當局還擬組建國家數據局、重組科學技術部,都是應對數碼經濟與中美科技戰等新挑戰而來,也與金融息息相關,皆因數碼經濟和科技產業都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未來要借助資本市場融資來支持發展,完善產業規范,保障投資者利益。面對西方圍堵,借審計問題諸多留難,中企除可利用香港進行融資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可能沒有一個活躍的本地資本市場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經過這次金融監管架構大執位,料可更有效率、更精准到位規范產業發展,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彭博社報道,中證監等金融監管部門在國務院機構改革後將面臨大幅減薪,個別減薪幅度可能超過50%,以達到與一般政府公務員相同的水平。
根據人大會議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兩個局,分別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數據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等,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范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並將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內容出爐,共十三項改革,包括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銀保監,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中證監擴權,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直屬機構,並將發改委企業債的審批權攬入麾下;人民銀行則在機構及職能上雙重「瘦身」,將撤銷大區分行、恢復設立省級分行、取消縣級支行;人行對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將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外界解讀,機構改革後中國將更多權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上。
金融監管是本次改革重頭戲之一,包括在中國銀保監會基礎上新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不再保留,而證監會則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新組建的部門還有國家數據局,由國家發改委管理;中央網信辦承擔的相關研究擬訂政策、協調工作等職責,國家發改委的數位經濟發展多項等職責,都劃入國家數據局。
大陸「全國兩會」推動黨政機構改革。據7日發布提請人大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大陸將重組科技部,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局,推進人行分支機構改革,在農業農村部加掛國家鄉村振興局牌子,並將證監會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信訪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等,以加強科學技術發展,進一步防范風險,另計劃按5%的比例,精減「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
在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機構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劃入央行對金控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制責,以及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銀保監保留原有職能。我們認為,將金控日常監管職能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助於依托地方機構更好實施日常監管,完善宏觀審慎監管。
全國人大7日下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內容包括: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中證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等。
【大紀元2023年03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鍾、駱亞報導)中共官方昨天(3月7日)公布 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內容集中在科技、金融、數據等領域,將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數據局。專家認為,中共強化這些領域監管,並不能消除其自身的風險,但對於自由經濟市場則是一種干預和破壞。中共控制數據,則是對內實現極權,對外威脅世界。
彭博經濟研究發布解讀指,在金融監管方面,機構改革方案的重點是增強中央監管的權力和效率。新組建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承接銀保監的職責,新機構還將從人民銀行接手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從而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至於人民銀行將重點關注貨幣政策和宏觀金融穩定,而中證監作為證券業監督管理機構的角色保持不變。
今年大陸兩會重頭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政府層面出爐。大陸國務院秘書長肖捷昨說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涉及金融監管、科學技術、數據管理等,包括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組建國家數據局等,還新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外的金融業監管,取代大陸銀保監會、人行的部分功能,銀保監不再保留,而大陸證監會則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國務院機構改革,包括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銀保監,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等。金融股今早全面跌,保險股方面,中國人壽(滬:601628)下跌1.7%,中國人保(滬:601319)下跌1.5%,中國平安(滬:601318)軟1.7%。
馮飛表示,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重點加強科學技術、金融監管、數據管理、鄉村振興、知識產權、老齡工作等重點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和調整,改革影響深遠,上上下下凝聚了改革共識,我完全贊同。海南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緊密結合海南發展實際,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研究透、落實好,進一步謀劃推進全省政府機構的改革。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