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瑞銀汪濤:上調今年中國GDP預測至5.4% 或更多地方擴消費|財經|商業電台 881903 @ 2023-03-06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中國 增長目標 今年
概念: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5年中國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脫貧攻堅任務勝利完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在看到發展成就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國內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鞏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敦促今年要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
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到,今年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升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 5.5% 左右。
5%的增速是1994年中國開始設置經濟增長目標以來最低的數字。不過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年即2020年,中國沒有設置GDP增長目標,最終當年中國經濟增速為2.2%。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周日(5日)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退任前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為「5%左右」,較2022年目標「5.5%左右」為低,同時屬市場預期下限。分析指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保守,反映政府在換屆之年,政策欲以穩為主,並留意到目前經濟仍潛藏外貿不穩、消費反彈能否持續,及房地產危機尚未解決等風險。工作報告亦提到,貨幣政策要精准有力,財政政策須加力提效,市場人士料在經濟已明顯回暖之時,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已降低。
2022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增長3%,遠低於政府去年制定的5.5%的目標。在封控措施下,消費受嚴重打擊,一直是經濟增長引擎的社會消費零售「死火」,多年來首次見負增長。因此,市場料今年穩增長是首要任務,對今年疫後復蘇抱有高度期望。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期,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宏觀政策保持支持寬松基調,包括將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小幅擴大至GDP的3%,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小幅擴大至3.7-3.8萬億元,以及進一步放松房地產政策。
整體而言,她認為,中央政府認識到內地經濟今年所面臨的優勢和劣勢,沒有過分樂觀也沒有增加開支刺激經濟,並更專注長期的經濟增長挑戰。該行認為中國今年達成經濟目標的難度不大。
中國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為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在取消歷時三年的嚴格防疫措施後,中國面臨著國內和全球經濟的雙重挑戰。
【信報財經新聞】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早開幕,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稱,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同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今年在具體工作中要推動經濟實現整體好轉、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國際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復蘇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末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上調至5.2%,較去年10月調高0.8個百分點。IMF說,中國和印度兩國將成為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對一個在中國工作的印度人來說,這真讓我高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說,短期內,中國經濟反彈力度可能比預期更強勁。
招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指中國政策保持寬松基調,將比預期更加靈活。報告指,中國兩會開幕會上公布的5%GDP增長目標可能令市場失望,因投資者認為該目標相對保守,暗示未來中國政策寬松力度相對有限。然而,投資者在悲觀方向上可能走得太遠。事實上,今年GDP增長目標是由黨中央在去年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當時政府和市場都不確定中國經濟走出疫情的具體時間,決策者認為5%的目標足以展現穩增長的決心。該行認為,中國未來的政策將比市場預期的更加靈活。內閣新領導層希望恢復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下半年隨著國內復蘇速度可能放緩和海外衰退風險上升,決策者可能面臨進一步放松政策的壓力。該行維持對中國2023年GDP增長5.4%的預測。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略低於預期,包括一般財政赤字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融資在內的廣義赤字,占GDP比重從2022年的6.1%小幅下降到2023年的5.9%。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將保持寬松,政府將引導銀行和資本市場加大對制造業、中小企業和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房地產政策相對保守,政府重申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並要求改善房企資產負債表,防止無序擴張,以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LF)#兩
ING銀行大中華首席經濟師彭藹嬈則認為經濟增長目標保守,反映對外部需求增長的擔憂,預期美國及歐洲等貿易伙伴或在今年下半年表現疲軟。她還說,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配額低過該行預期的4萬億元,料當局希望把握經濟疫後反彈,放緩財政赤字飆升速度,因去年財政赤字率已高達8至9%。申萬宏源亦估計,基建投資穩增長力度最大的階段或已過去。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是外媒報道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說,中國官方將在兩會期間宣布其經濟增長目標。分析人士普遍預計,相較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增長率,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將有大幅上升。
中央將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央的經濟增長目標與該行的基准預測一致,貨幣政策保持溫和積極的支持基調,同時政府提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但並未提及全國性的大規模消費刺激或收入補貼,預期新一屆政府上台後,或推出更多具體的政策支持,而政策性銀行對基建投資的信貸支持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財政貨幣等政策要實現「統籌運用」,更多地方政府也可能推出擴大消費的具體政策措施。
總理李克強說,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這目標相對不高,表明政府對重振經濟的挑戰仍有所擔憂。由於全球需求停滯,中國今冬的出口已放緩,而國內消費者能否幫助支撐經濟復蘇尚不明朗,國內的商業信心也很弱。
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目標略顯保守 金融市場或將承壓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指出,外界原本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目標會設定在5%至5.5%區間,以大陸GDP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及淨出口)來看,今年淨出口因外部需求疲弱難有表現,僅以內需來看,假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與上年一致,若欲實現5.5%的經濟成長率,則社會品消費零售總額年增長率須高達20.8%,遠超出法人機構的預期。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已創20多年來最低增長目標,而去年實際增長3%,為歷史上罕見的不及目標,主要是新冠疫情已持續三年,且中國政府實施嚴格的動態清理防疫措施,影響了居民日常生活和企業生產經營,中國國內房地產行業陷入低迷、俄烏戰爭爆發、美聯儲連續大幅加息,以及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矛盾加大,也是拖累因素。
(星島日報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日上午將向全國人大宣讀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為10年總理生涯劃上句號。受疫情影響,去年內地經濟增長僅3%,大幅低於預期。隨著社會復常,加上各地發聲「拚經濟」,中國智庫或國際機構均認為今年的官方經濟增長目標不低於5%。
第三,實現預期經濟增長目標有良好條件。在應對疫情沖擊和外部各種不確定環境下,我國貨幣政策始終保持定力,采用降准與一系列結構性政策精准滴灌,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溫和調整,既助力了經濟大盤和經營主體的穩定,又保持了資產負債表的健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充足能力應對各種可能的變化。今年已經明確,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貨幣政策要更加精准有力,這將創造更加適宜的宏觀政策環境。
中國今年國防預算增幅7.2%,超過5%的GDP增長目標
中國對今年經濟目標的設定明顯「留有余地」,將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為「5%左右」。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強調,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委員表示,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保持經濟增速處在合理區間,最終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