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許正宇: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涉及金額料倍增- RTHK @ 2023-02-25T0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投資 計劃 預算案 香港
概念:資本投資入境計劃 , 香港投資移民計劃
重啟投資入境計劃消息一出,有正居港的內地男BILL在其有13萬訂閱用戶的抖音帳號「比爾在香港」上發影片表示,香港重啟此計劃是因香港現在「缺人又缺錢」,因而要「抓住機會各取所需」。他表示香港當初推行計劃讓人可以透過投資入境香港,只要650萬便「送身份證」,到後來門檻提高至1000萬元和限制投資方式,最後更將計劃暫停,當年這樣的行為意思是「香港缺人才不缺錢」,令這些年的投資移民「全都流入新加坡」,導致香港現在缺錢,這都是當年叫停計劃「傲慢行為」而要「付出的代價」。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嚴璐瑤)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2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在匯聚人才方面,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須將一定金額的資產,投放在本地市場,但不包括物業投資。在通過審批後,便可來港居住及發展。計劃的細節將於稍後公布。
香港亦是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中心。去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在香港發行總值各50億元人民幣的離岸人民幣債券;今年1月,再次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發行人民幣債券,並因應投資者的需求,將發行額倍增至100億元人民幣,內地和海外金融機構反應熱烈。政府會繼續推動更多內地各級政府、海內外公私營機構到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
【財政預算案2023/電子消費券/派糖/陳茂波/減稅扣稅/差餉寬減/免稅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今日(24日)出席《財政預算案》相關措施記者會時表示,仍在蘊釀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投資額。被問到高才通及已提取強積金離港的人士能否領取消費券,他則指不片面回應個別問題,並稱消費券整體安排也將很快有公布。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隨著近年香港不斷擴大及優化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及功能進一步提升。本年度預算案重點提出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債券通等機制,並推動發行銀色債券、綠色債券、人民幣債券及國債期貨等安排,將進一步強化香港金融市場內產品的深度和廣度,有助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此外,中銀香港歡迎特區政府在當前各項「互聯互通」機制之下,探索提供人民幣計價投資產品的舉措。未來中銀香港將繼續配合特區政府,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助力鞏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
香港隨移民潮加劇,「人才荒」持續惡化,港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要「搶人才」、「搶企業」,引入全新投資移民計劃等措施;同時要留住本地人才,加強人才培訓。分析認為,雖然港府的計劃有一定吸引力,但賀建奎事件反映當局行政有問題,人才恐對港府印象大打折扣。加上香港房屋問題根深蒂固,在很多香港或外來人才眼中,香港並非一個「宜居城市」。
預算案繼續強調香港應「把握機遇」,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政策,還預告將改革「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移民措施,和引入機制便利外地公司將注冊地遷至香港,以配合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搶人才」、「搶企業」措施。
1、創科資本入境者計劃投資的對象必須是「創科資本入境者配對計劃」名單的企業,該名單內企業均屬由香港居民(包括香港永久居民、香港居民及持有IANG簽證的本港畢業生)在香港注冊設立的創新科技企業,企業已經存續兩年以上,有完備的財務報告,企業正常運作,人員規模不少於10人,且經過創新科技局評審方可入選。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下設專門賬戶,用於接收本計劃合資格投資者的投資資金,並按照投資者的要求向已經確認配對的被投資企業轉移支付相應的投資。在投資發生後的七年,創新科技署有責任跟蹤被投資企業的運營情況,並以年度報告的形式向投資者同步資訊。
預算案|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金額料較$1000萬倍增 范圍包括創科
政府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研究推出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須投放一定金額的資產在本地市場,通過申請審批後,可來港居住及發展。投資資產方面,不會包括物業投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記者會上指出,現時政府對於新計劃中的投資額度、投資范圍及投資標的,都在思考之中,要考慮投資資產對香港長遠發展的關連及好處,認為框架方面需要優化。
《財政預算案》提出研究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孫東表示,人工智能在全球引起的爭議,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關注,而全球關注的CHATGPT,則初步計劃成立工作組,研究和建議政府如何應對未來重大挑戰。孫東指,香港必須趕上世界科技發展潮流,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是香港重點發展領域,周邊地區包括深圳、珠海橫琴都有人工智能中心,香港想保住競爭優勢,建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在數字經濟發展中起引領作用,有必要建立超算中心。
至於計劃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許正宇表示,目前政府仍構思新計劃中的投資額度、投資范圍及投資標的,要考慮投資資產對香港長遠發展的關連及好處。政府早前表示,重啟計劃會研究將投資金額大升,料較之前的1000萬「提升數以倍計」。
而政府接納新民黨建議,向香港賽馬會征收「額外足球博彩稅」,葉劉對此感到高興,她認為此計劃與「資本投資入境計劃」均可增加政府收入。不過馬會隨即發表聲明,表示上調博彩稅率將帶來不可挽回的結構性問題,危害馬會賴以成功的綜合營運模式,也徹底削弱持續競爭力,葉劉反駁馬會一直以來並無提供數據預測征稅增加後其收入會減少,直言:「5年當幫下政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今日(22日)在立法會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將預留100億元推動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優勢。政府亦計劃設立一所微電子研發院,以推動香港的微電子發展。另外,政府將加強投資初創企業,包括增資4億元至科技園公司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銀香港(02388.HK)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認為預算案從「助復蘇、促發展、振經濟、紓民困」四方面及時回應社會和廣大市民的殷切期望。預算案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推動香港經濟在疫後加快復蘇、重拾增長動力的同時,也描繪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新機遇。中銀香港對本港的經濟前景及融入國家發展充滿信心。 孫煜指,隨著近年香港不斷擴大及優化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及功能進一步提升。新一份預算案重點提出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債券通等機制,並推動發行銀色債券、綠色債券、人民幣債券及國債期貨等安排,將進一步強化香港金融市場內產品的深度和廣度,有助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外,中銀香港歡迎特區政府在當前各項「互聯互通」機制之下,探索提供人民幣計價投資產品的舉措。未來中銀香港將繼續配合特區政府,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助力鞏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EK/D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NOW新聞台】財政預算案提出將旅游業及跨境巴士納入百分百貸款擔保計劃,有跨境巴士公司指難以預測業界的復蘇進度,正猶豫是否申請政府的貸款。 由香港市區往返內地,不少人會乘搭跨境旅游巴,但班次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主要是旅游巴維修費與人工不菲。 財政預算案提出參考「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撥出27億元,為合資格旅行社、旅游巴公司等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其中3.6億元預留給跨境客運。有業界人士說過去三年已多次借貸維持運作,未來都要處理過去債項。非專利巴士聯會主席蔡順基:「就算今次借給我,未來都要還給政府,但現時又看不到行業復蘇時間有多快,步伐是怎樣,就算我現在去借,我仍猶豫不決,會否借了又無生意?」他又說每輛直通巴載客量平均大約兩成,希望政府可以推出更多政策,吸引旅客來港,令業界有更穩定收入。預算案又撥出3億元在港舉辦大型盛事等,旅議會指歡迎有關政策,但對未有設立復業基金感到失望。旅游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疫情前內地登記團數最高峰去到500團一日,就算平均都可以去到300團、200幾團以上一日,由2月6日開關至今,理解行家平均每日接待的團數是不夠20團。」政府說明白業界在人手或准備工夫上仍會遇
吸引外地企業遷冊香港,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但不包括物業投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發表《財政預算案》時表示,港交所(00388.HK)將探討一系列優化交易機制建議,當中包括探索市場在惡劣天氣下繼續運作的安排、檢視自行成交防范功能及相關限制等。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團體目前已開展相關研究,目的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及維持競爭力,認為應不懈地為市場吸引最多投資者及公司來港上市。 他強調,由於有關安排牽涉各方,因此會非常小心及全面地進行市場諮詢,為所有受影響的持份者進行細心考慮。被問到近年GEM轉趨淡靜,他表示交易所同樣重視為中小型企業提供發展機會,年內會就GEM改革提出具體建議,以期提升市場流動性,但目前未有時間表可透露。 新一份預算案未有回應市場就檢視股票印花稅的訴求,歐冠升表示,明白股票印花稅是政府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港交所亦一直持續與政府溝通,期望在提升市場活躍度及各方利益中取得平衡,又指近年已推出在港上市ETF單位豁免莊家印花稅等措施,未來會繼續進行有建設性的討論。 去年港交所日均成交下跌超過25%,歐冠升表示,市場表現受到地緣政治、宏觀經濟、通脹、利率走勢等眾多不可控因素影響,因此未來成交量表現亦難以預測,但自中國重新開放較市場預期
但綜合而言,「微減辣」不足以帶動樓市整體轉勢。市場相對更關注《財政預算案》提出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俗稱投資移民計劃)。話說在2003年經濟低沉時期,港府首次推出投資移民計劃,門檻為650萬元(後提升至1000萬元),歷來共收到約4.5萬宗申請,約3.5萬宗獲批;及至2015年經濟及樓市「熱過籠」,時任特首梁振英遂叫停該計劃。
另外,陳茂波推出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須將一定金額的資產投放於本地市場,但不包括物業投資;在通過審批後,便可來港居住及發展。民主黨贊同盡力吸納海外投資者及人才,惟參考近日「高端人才通行證」的爭議和疑問,例如賀建奎個案引發的刑事紀錄申報問題,或坊間傳出內地有人借「高才通」來港產子並有申請攻略,還有「高才通」計劃的極高成功率和極速審批、相關計劃引入人才的職業分類統計之類的數字從缺等,都令人擔心不同的吸引人才計劃,是否真的能夠引進香港需要的專業人士?將來又如何檢討政策成效?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