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存保會檢討保障上限明年次季諮詢- 20221221 - 經濟 @ 2022-12-22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港人 儲蓄 習慣
概念:家用習慣港人平均 , 存保會儲蓄安全感調查
調查顯示,近七成(68%)受訪者表示有儲蓄習慣,按年上升5個百分點。在多個因素影響下,包括政府發放消費券、港人減少外游和外出娛樂消費等,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每月平均儲蓄金額較去年上升一成七至7,700元。此外,近六成(59%)認為儲蓄的首要目的在於「應付不時之需」,比率較去年大幅上升20個百分點,為5年調查以來最高。
存保會連續第五年進行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今年於8至9月訪問1,005名成年人,並對301名18至29歲年輕港人進行深入意見調查。結果顯示,68%受訪者表示有儲蓄習慣,較去年升5個百分點。每月平均儲蓄金額較去年上升一成七至7,700元,主因包括政府發放消費券、港人減少外游和外出娛樂消費等影響。八成二儲蓄方式將款項放在銀行,較去年增近十個百分點。
劉女士補充說:「新冠疫情對經濟民生造成持續影響,調查結果反映面對經濟不明朗的因素,市民的危機意識及所需安全感亦不斷提高。整體而言,儲蓄始終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而穩健的儲蓄方式,例如銀行存款較以往更受推崇。雖然不少受訪者對個人儲蓄狀況較審慎,但整體港人的儲蓄習慣及能力均有所回升,可見大家已逐漸適應新常態下的挑戰,開始重新調整儲蓄習慣及目標。相信只要港人繼續堅持有計劃及有紀律地儲蓄, 加上存款保障計劃為銀行存款提供法定保障,大家一定可以更加安心儲蓄,做好准備,迎接未來。」
本港經濟受疫情及環球形勢影響,港人理財轉趨審慎。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保會)調查發現,近68%受訪者有儲蓄習慣,是3年疫情以來最高,每月平均儲蓄金額亦按年增近17%至7,700元,惟儲蓄帶來的「安全感」評分則跌至51.4分的5年低位。存保會指儲蓄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不排除會有更多人從投資轉投儲蓄,息率上升時或將存款轉做定期收息。
存保會委托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於8月至9月訪問1005名18歲或以上港人,受訪者平均認為,擁有約59萬元儲蓄才能獲足夠安全感,金額較去年49萬元升逾兩成。就現時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亦按年微跌1.8分至51.4分,錄5年來低位,反映不少市民擁有危機意識,認為目前環境下要增加儲蓄才能安心。
今年投資市場表現欠佳,鄭宏泰認為,投資環境包括股票市場及物業市場重大變動,會牽動市民儲蓄習慣,當股市大跌時,相比去年,明顯更多市民增持現金避險。市場預測明年市況有望好轉,他提醒,市民若投放資金在存保會不保的產品會有風險,投資可升可跌,須留意相關風險。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第五年進行港人“儲蓄安全感”指針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持續近5年、環球經濟下滑及國際政局不穩的陰影下,68%香港人有儲蓄習慣,較去年上升5個百分點,冀以此應付不時之需。但今年個人現時儲蓄為港人帶來的“安全感”評分,微跌至51.4分,錄得5年以來低位,其中近三成港人的個人“儲蓄安全感”略嫌不足,自我評分低於50分。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