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上月外資減持近560億元中國國債為歷來紀錄 @ 2022-07-23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減持 國債 債券
概念:個月減持中國國債 , 境外機構減持大陸國債規模
外資上月減持中國國債559億元人民幣,減持規模按月顯著擴大近3倍,連續5個月累計減持4445億元。(SHUTTERSTOCK)
彭博指出,政策性金融債方面,境外機構持倉下降354.69億元,減持規模按月回落,對地方政府債則繼續輕微減持9000萬元。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境外機構上月減持中國國債,主要由於外資資產管理機構拋售全球債券指數而被動減持,預計下半年外資仍會追隨全球拋售潮而減持中國國債,趨勢將持續到美元見頂。
中國嚴格的疫情封控,加上多項經濟增長指標放緩,令資金再度從境內出逃。外媒根據中債登數據計算,6月份境外機構投資者再減持中國銀行間債券95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內地國債在上月亦遭減持559億元,比5月減持142億元規模擴大逾3倍,更創2014年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月規模。
路透引述中債登數據顯示,外資對大陸國債減持明顯加大,已持續第五個月減持大陸國債,規模達559億元,減持力度較5月的142億元擴大近3倍,五個月以來累計減持中債登債券規模達4,445億元。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周五根據中債登最新數據計算,境外機構投資人6月連續第五個月減持中國銀行間債券,規模人民幣950億元(下同),月比略降;其中,連續五個月減持中國國債,規模559億元,減持力度較上月的142億元明顯加大;五個月累計減持中債登債券規模達4,445億元。 同時,外資6月減持政策性銀行債355億元,減持規模較上月的746億元則有所減少。
【明報專訊】外資上月減持中國國債幅度破紀錄(見另稿),中國外匯局副局長王春英稱,債券市場波動是自然現象,比較主要國家吸收債券投資的波動情況,中國波動情況遠低於相當多的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至於外資匯出利潤亦在合理范圍,中國企業部門吸納的來華直接投資存量年均增長14%,利潤匯出年均增速13%左右,外資利潤匯出並不意味撤資。內房近年頻傳違約事件,她認為銀行、企業等民間部門能夠償還債務,實現對外資產和負債的自主匹配。
【彭博】-- 盡管6月份境外機構對中國債券的減持規模小幅收斂,但國債卻遭到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減持。彭博根據中債登周五公布的數據計算,6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規模下降約559億元,創下2014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大減持量,同時連五個月減持亦為紀錄最長。政策性金融債方面,境外機構持倉下降了354.69億元,減持規模環比回落,對地方政府債則繼續小幅減持0.9億元。「境外機構6月減持中國國債,主要是因為外資資管機構拋售全球債券指數而被動減持的。」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在采訪中指出。他預計,今年下半年境外機構還會追隨全球債券的拋售潮而減持中國國債,該趨勢將持續到美元見頂。6月隨著全球通膨高企,主要國家都在加息或者准備加息,聯儲會更是激進加息75基點,帶動美國、歐洲和亞洲主要國家的債券殖利率大漲,債券紛紛被拋售。中美利差倒掛現象在6月中加重,10年國債的利差一度倒掛70個基點,創下13年新低;此後隨著美債殖利率觸頂回落,利差倒掛程度明顯收窄。華僑銀行利率策略師FRANCES CHEUNG在采訪中提到,由於中美名義利差仍倒掛,中國債券流入不太可能強勢反彈,考慮到未來全球收益上行的幅度可能小於
中共國也清楚購買美國國債實際上是一項很不錯的投資,回報率穩定。因此,從這一點來說,中共暫時不會大規模清空美國國債。但是,中共雖不想清空美債但又怕美國凍結和沒收中共國購買的美國債券。所以,目前中共的心態如同手捧刺蝟,捧著怕扎手,丟掉怕損失。
盡管今年 2 月以來,由於美國聯准會升息導致中美利差縮小,且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導致外資持續減持中國債券,但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認為,若比較中美實際利率以及債券殖利率,中國債券實際上仍保持吸引力。隨著中國人民銀行繼續保持匯率穩定,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長期來看,全球投資者增配人民幣債券將是趨勢。
今年2月至5月,外資淨減持人民幣債券受到市場關注。聯准會升息導致中美利差縮小甚至出現倒掛,是外資減持中國國債的原因之一。李冰表示,聯准會升息的影響有限,不應被視為對中國境內債券市場開放的巨大阻力。當前聯准會升息主要是為了應對美國國內的巨大通膨壓力。因此,比較中美實際利率可能更有意義。以十年期國債為例,目前中美利差在2%左右,中國債券仍保有相對的吸引力。
「盡管過去5個月海外資本減持人民幣債券的規模,不足以影響中國資本跨境流動均衡態勢,但如果相關部門無法遏制投機資本的沽空策略,中國債券的全球配置吸引力將被削弱。」上述外匯交易員指出。
盡管近期美國國債價格大幅波動,但其仍是全球債券市場最主要的投資品種和交易品種。美國國債市場規模較大,且流動性非常好。大型的金融市場投資者都需要依托國債市場來進行流動性管理和構建投資組合,各類投資者都會比較看重美國國債的市場。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穩步開放,跨境交易更加便利,我國債券先後被納入了三大國際主流指數,國內債券市場影響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2021年末中國吸收跨境債券投資規模接近8200億美元,占新興經濟體吸收外資比重的
21世紀經濟報導稍早引述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分析,盡管外資對人民幣債券持倉進行調整,但整體沖擊有限。管濤分析,到2022年5月底,外資人民幣債券持有占比2.63%,較1月底回落0.39個百分點。這次外資減持的主力品種是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和同業存單,外資分別賣出人民幣(下同)1,434億、1,836億和299億元,貢獻了總降幅的34.9%、44.7%和7.3%。但相關市場均保持了平穩運行,外資減持的沖擊有限。
與此相對比,6月中旬,海外投資者在日本國債市場瘋狂拋售日本國債,導致10年期日本債券利率一度突破日本YCC(收益率曲線控制)的上限,挑戰日本央行維持貨幣政策的決心,而日本購買日本國債的單周購買規模創歷史新高。
在新冠疫情到來之初,所有主要央行都朝著一致的寬松政策邁進,但現在不再是這樣,市場流動性面臨著相反貨幣政策帶來的沖擊,從資產負債表規模較大到較小的國家市場都面臨著風險。在美元市場,融資成本正在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債和MBS等待著買家接盤。在日本國債市場,日本央行已經買下來半個日本債券市場,未來持債份額將進一步上升。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