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外資連續3個月淨賣出中國國債後CFETS停止更新相關數據(09:11) - 20220518 - 即時財經新聞 @ 2022-05-20T0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國 連續 外資 數據
概念:中國減持美債 , 外資連續減持人民幣債券
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債登)資料顯示,境外機構投資者今年4月份再度減持中國銀行間債券,是連續第三個月減持,規模達881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國國債亦連續3個月遭拋售,涉額420億元,減持規模按月有所回落。分析認為,外資賣出中國債券主要是中美利差倒掛、人民幣走弱,以及關注中國經濟前景等因素影響,預期外資可能會繼續減持。
路透根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最新數據計算,境外機構投資者4月連續第三個月減持中國銀行間債券,規模881億元人民幣:其中連續第三個月減持中國國債,規模420億元,按月降逾兩成。
在第一季度出現有史以來最大季度資本外流之後,中共官方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在4月連續第三個月減持人民幣債券。在資金持續流出之際,中共官方一項關於外資參與人民幣債券交易的統計數據停止更新。
《金融時報》根據香港債券數據計算出,4月外國投資者出售了價值超過108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633億)的中國債,使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的淨流出額來到235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兆)。這已是3個月連續賣超。
外資連續三個月減持中國債券
中國的政治與商業風險升溫,讓外資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撤離中國。外媒報導,根據國際金融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3月外資流失額高達 175億美元,約新台幣5075億元,創歷史新高,協會認為,海外投資者的這種資本外逃是「史無前例的」。外媒引述學者分析,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支持顯然是資本離開中國的催化劑。外媒報導也指出,地緣政治緊張並不是資金外流背後的唯一原因,美國的升息和中共當局對疫情嚴格封鎖,是另外兩個嚇跑投資者的重要因素。
這是中國領導人再一次重申對外開放。開放,也體現在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數據里。2021年,中國貨物加服務貿易總額增長到6.9萬億美元,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同一年,中國吸引外資達到1.15萬億人民幣,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而自2013年起,中國就已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直至今天。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最後一次提供海外投資人的每日交易數據 是在5月11日,當天數據顯示,有大量外資淨流出,而4月多數時間都是拋售。
在商言商。於跨國投資企業而言,疫情影響是短期因素,布局長遠才能贏得未來。這兩年,受疫情沖擊以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調整的影響,全球跨國投資波動較大,但中國利用外資始終保持穩定增長。自2017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中國吸收外資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15萬億元,增速達14.9%。今年前4個月中國引資表現,延續了這一良好態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4個月,中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5.6%,韓國、美國、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76.3%、53.2%和80.4%(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這些數字清晰地勾勒出當前中國與世界經貿往來的基本面貌。實際上,自2017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中國吸引外資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15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逆勢同比增長14.9%。而且,不少外資是頂著華盛頓的政治壓力、甚至制裁威脅進入中國的。這些用真金白銀為中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自然比一些西方媒體的片面報導更有說服力。
「十年的數據變化,凸顯外資對中國市場的青睞。」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十年來,盡管全球范圍內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但中國仍然堅持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實現更廣泛的互利共贏。
數據顯示,美國最大的海外債主日本在3月大幅拋售美債,持倉量創2020年1月以來新低。至於中國,截至3月底亦連續第4個月減持美債,持倉量降至近12年新低。兩者舉動,顯非偶然。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