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國際油價飆漲朱澤民坦承目前有物價上漲壓力 @ 2021-10-25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通膨 物價
概念:
朱澤民說,主計總處的看法和央行一樣,8月預測物價上漲率為1.74%,從未說過會有通膨現象。但林德福質疑,如果沒有通膨,行政院物價小組為何要去查價?朱澤民說,物價有上漲壓力,但並非通膨,因為成本上升,政院要注意對物價的影響以及是否會發生通膨。
主計長朱澤民25日出席立院財委會備詢,朝野擔心物價出現明顯上漲,通膨議題也成為質詢焦點。不過央行先在臉書罕見貼文喊話,國內物價穩定,請民眾放心,朱澤民今日也跟著列出「3大條件」駁斥通膨,強調立場和央行一致。
美國近期的物價及通膨情況愈發嚴重,9月的通貨膨脹率達到5.4%,是美國近13年來的新高。美國聯准會(FED)此前曾稱,今年的通膨率升高是溫和且暫時性的,但主席鮑爾在上(9)月29日宣布,通膨情況可能會延續更久,預期要到2022年才會減緩。
美國近期物價飆升,9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達5.4%,創2008年、近13年以來最大漲幅,對於近期通膨嚴重,民眾紛紛將矛頭指向政府,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強調,美國並沒有失去對通貨膨脹的控制,預料通膨率將在明(2022)年下半年回歸正常。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近期物價及通膨率飆升,引發外界擔憂。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對此做出回應,表示美國並沒有失去對通貨膨脹的控制,並預料通膨率將在明年下半年回歸正常。
央行則持相同看法,只有部分商品價格短暫上漲,這不是所謂的通膨。首先,通膨要符合一般性物價(如CPI)「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點,民眾對物價下跌較無感受,對物價上漲的感受較深,其次今年通膨率高,與去年物價下跌致比較基期較低有關。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國泰金昨發布報告顯示,民眾對通膨預期持續上升,今年平均通膨預期值為二.○七%,高於九月的二.○五%,且有七成八民眾預期未來半年物價將上漲,僅一.四%預期物價將下跌。學者多認為,現階段「還不用那麼憂心」,主因國內疫情控制好、生產不受影響,通膨相對其他國家還算正常;但民眾若因預期心理將物價的錨定上調,恐讓通膨自我實現,屆時就要注意了。
物價上漲趨勢對加拿大銀行的立場形成挑戰,央行認為通膨壓力屬暫時性,主要是供應緊縮,以及物價自2020年初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後物價崩跌的反彈所致。
當代的經濟學論點,認為適度的通貨膨漲有利於整體社會財富成長,也就是科斯托蘭尼所說「舒服的溫水澡」。富裕國家在近40年一直是物價穩定、小幅通膨的溫水澡里,現下的環境是,沒有新的便宜勞動力,土地成本、環保成本都在上升,所以富國的低物價無法持續。
關於全球關注的通膨問題,中經院分析,由於全球經濟反彈復蘇,推升各項物資需求,加上五缺(缺料、缺工、缺晶片、缺貨櫃、缺電)等因素推升全球物價水准,預估國內CPI年增率約1.84%,較2020年的負0.24%差距2.08個百分點,「通貨膨脹明顯有感」。
所幸,自1970年以來全球只發生這兩次停滯性通膨,隨後物價穩定,期間雖偶有停滯通膨之說,但終未成真,譬如說2007~2008年這一波,隨著原油由2007年初50美元升至年底90美元,次年升破100美元,一度直逼150美元,歐、亞普遍有輸入性通膨征兆,停滯性通膨之說不絕於耳,美國前聯准會主席葛林史班示警已看到停滯性通膨的初期征兆。這一年,美國外有油價飆漲的通膨壓力,內有次貸危機的衰退隱憂,究竟該升息或降息,各方看法迥異,美聯准會以提振經濟為優先,連月降息,惟葛林史班卻認為:「聯准會一再降息只會干擾金融市場,必以失敗告終。」其左右為難,於此可知。
鮑爾並說,高通膨持久帶來的風險,是讓物價和工資制定者開始對未來的通膨抱有過高的預期,「如果通膨有持續升高的嚴重風險,我們一定會動用政策工具確保物價穩定,並把對就業的影響納入考量。」
通膨數據和9月以來能源價格的飆升顯示物價壓力擴大,他國央行已計劃積極升息,助長近期債券市場對聯准會提早或加快升息的預期。
國際通膨來襲 王美花:謹慎穩定物價
央行四點駁通膨 強調物價仍穩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接受《大紀元》采訪時提到,一般民眾勉強可接受1%左右的通膨,「超過2%,很嚴重了」,物價上漲是有跡可循的,從美國、台灣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可得知必然帶來通膨,但大家都不以為意,美國通膨率已超過5%,台灣也超過2%,且預期上漲趨勢會更明顯。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20)日大幅上修今年全年經濟預測至5.84%,較7月預測值上調0.68個百分點,並分析國內經濟呈現「外熱內升溫」。但中經院提醒,各資訊紛紛預測今年冬天會很冷,嚴冬恐加劇通膨,且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讓「通貨膨脹明顯有感」。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分析,全球經濟反彈復蘇推升各項物資需求,加上「五缺」等因素推升國內外物價水准,導致通貨膨脹明顯有感。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表示,通膨議題從民眾來看更能體會,近期發現物價普遍上漲,民眾擔心物價會一路上去就下不來了,「通膨預期」比通膨嚴重,一旦預期燃燒起來,會很可怕。
更值得關注的是,政府部門預測這波通膨應屬短期現象,例如九月二十三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指出,台灣通膨率長期維持低而穩定的結構性因素,短期內不至於松動。但九月二十九日美國、日本、英國、歐洲四大央行總裁連袂警告通膨居高不下的時間將會更久;十月十二日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今年底通膨會急速升溫,明年年中雖然可能趨緩,但通膨風險傾向上行。由於台灣原物料大多仰賴進口,物價走勢勢必受到國際因素牽動,這也正是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日前表示「近期的通膨恐非短暫現象」的主因。
物價飆漲、民眾有感,雖然央行持續喊出「物價穩定」的論調,但似乎沒有辦法降低外界對通膨議題的擔憂
【大紀元2021年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台北報導)國際通膨趨勢蠢動,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21日指出,台灣電價凍漲,油價則有既有調控機制,預估今年物價漲幅不超過2%;此外,院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指示「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運作機制督導穩定物價工作,嚴查哄抬物價。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