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華為傳禁令前包機赴台運晶片 @ 2020-09-14T0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華為 晶片 禁令
概念:美國半導體 , 華為晶片禁令
據路透報導,美國國防部上周向美國商務部提議,將中芯國際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這也是繼先前華為38家子公司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後,可能再一波對大陸科技公司的制裁行動。WASHINGTON ANALYSIS報告顯示,美國對半導體上游廠商的限制越來越多,原因就在於華為是中芯國際的客戶,可能會替其生產所需晶片,打擊中芯國際,更是掐死華為的關鍵。
中美科技戰白熱化,美國針對華為的最新禁令本月15日生效,華為的最主要芯片(晶片)供應源台積電,同日中止向華為供貨。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推斷華為不會「斷芯」,關鍵之一是中國已實現28納米芯片光刻機「國產化」,意味將能不靠美國設備生產出28納米芯片。
美國商務部在今年5月15日發布華為禁令,8月中旬又再將禁令范圍擴大,現在只要是有采用到美國技術的晶片,在9月14日後都不能再出貨給華為,而除了台積電受到影響,包括聯發科、立積等IC設計廠也都受到限制,所以華為此次大動作包機載貨,才會受到半導體業界關注。(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塗志豪/台北報導)
美國政府在5月15日公布出口新規定,為防止廠商向中國華為(HUAWEI)出售采用美國制造設備或依美國軟體與技術設計的晶片,廠商如向華為供貨,須先取得美方許可證。這項禁令預計在美國時間9月15日生效。
坐食山崩,內循環先系大勢所趨。日經報導,中芯(981)嘗試今年底唔用美國設備情況下生產40納米晶片,三年後生產28納米晶片。事實上,中芯係2011年已成功驗證40納米晶片,走回頭路或者系因應禁令,供應晶片畀華為。
「唯一能供應華為的生命線就是中芯了,這不明顯嗎?」一位美國半導體圈內人告訴《天下》,「川普政府的動作是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緊縮;中芯,應該是晶片方面(出手)最後一步了。」
美國針對華為的供貨禁令將於下周二(15日)生效,華為承認制裁令公司業務陷入困難,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中國仍可生產14至28NM晶片(NM是納米單位,制程數字愈小,通常意味晶片的效能愈強),預期華為不至於沒有芯片可用。
「但這對華為而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項立剛表示,如果禁令依然嚴格,可能會在未來一年看到華為手機出貨量的大量下滑。黃海峰也透露,華為為其「最後一代」的高端晶片麒麟9000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也意味著有約1000萬台華為手機可以用上這一晶片,或許可以支撐半年左右。當備貨用完後,華為手機業務,尤其是高端手機業務很快會遇到巨大挑戰。
但讓人最好奇的還是:華為禁令9月15日正式生效後,台積電無法再代工生產麒麟處理器、聯發科沒辦法賣晶片給華為,更別說高通早就被禁止與華為交易⋯⋯ 中芯14NM的制程,又遠遠趕不上華為的需求。
另外,市傳華為或下調旗艦智能手機MATE 40的出貨量,或削減訂單約30%,料華為於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占率或會減少,而中芯為華為的晶片供應商之一,一旦中芯被美國打壓,料會影響華為推出產品的步伐。除此之外,韓國三星及SK海力士亦可能因美國禁令而未能向華為供應晶片,預期華為明年的手機出貨量或會減少,有機會被其他內地自主品牌搶占市場份額。
在 SAMSUNG 及 SK 海力士之前,台積電都決定向華為斷貨。雖然華為試圖透過中芯國際采購組件,減少依賴外國晶片供應商,但美國國防部日前證實,或將晶片制造商加至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中,阻止中芯國際獲得為華為制造晶片所需的設備。
首先帶您關注,美國對華為的「晶片禁令」還有10天生效。美國制裁中國企業的行動,也正在一步步升級。中國的晶圓代工廠中芯現在傳出,可能被美國政府列入貿易制裁黑名單。
路透社報導,美國國防部向美國商務部提議,將也列入制裁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中,要求出貨給中芯的美國廠必須先取得許可。有人認為因位處中國的中芯,仍有違反禁令繼續幫華為代工的疑慮,美國政府故意先拋出這個議題,含有警告中芯的意味,違反禁令的代價就是先進制程的半導體設備的斷供。不過,以美國牽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戰略目標來看,限供中芯可能只剩時間問題。
美國對華為新制裁將在9月15日上路,台積電將無法繼續供貨給華為,即使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獲得官方全力資助發展晶片技術和產品,但禁令在即,短時間內難以解決華為燃眉之急。大陸之所以無力抵抗美國科技戰圍剿,專家認為,制造領域是大陸晶片產業鏈最大難關。
中美科技戰白熱化,特朗普政府欲切斷華為芯片(晶片)供應的禁令下周執行,兩國角力預計持續升級。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科技政策專案部門資深副總裁JAMES ANDREW LEWIS分析指,特朗普政府在與中國進行技術競賽時,美方的最大劣勢是「不願意花錢」。
美國商務部上個月擴大華為禁令,禁止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商向華為供貨。研究機構OMEDIA主管AKIRA MINAMIKAWA預估,日本、台灣、南韓企業合計每年向華為供應的零件價值上看2.8兆日圓(約台7823.2億台幣)。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美國對華為禁令將於15日(下周一)生效,台灣供應商紛向美國提出供貨華為的許可申請,記憶體大廠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今表示,美國大選前,美國對中國施壓的動作會一波比一波嚴厲,通過核准出貨華為申請的機率小,且制裁中芯的可能性很高,這將逼中國想建立半導體自主化的腳步更積極,但他並不看好。
華為改向中芯國際等北京補貼的中國本土廠商采購更多低級晶片,但是華府准備切斷這條路線。美國媒體報導稱,國防部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出口黑名單。和所有晶片制造商一樣,中芯國際也仰賴美國的技術。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