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十八屆三中全會今開幕總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 2013-11-09T0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改革 三中全會
概念:經濟改革 ,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在北京開幕。會議將討論中國新一輪改革方案,被譽為是繼70年代末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最有突破意義的改革動作。北京智庫鞏勝利對《蘋果》表示,三中全會將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但主要是經濟,不觸及經濟發展「瓶頸」的政治體制,故難稱突破;鞏認為如此改革縱有成效,亦難以持久,「你對她(三中全會)期待越大,你的失望就會越大」。
據環球時報報道,「讀完下面這個長句子你會不會昏昏欲睡?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於本周六舉行,會期4天。」美國「市場觀察」網站6日提出這個問題。這篇題為「為什麼本周末中國有可能永遠改變」的報道隨即強調,雖然聽起來晦澀乏味,但這次被簡稱為「三中全會」的會議可能是數十年來中國發生的最重大事件。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命運關系到美國企業的發展。而每次三中全會—特別是領導層換屆之後的三中全會,都會啟動帶來政策變化的改革。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貿易體,中國經濟的動向牽動著世界的神經。就在三中全會進入倒計時的「敏感時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再次釋放堅定信號,強調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中國越發展,就越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可能關閉。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三中全會的召開意味中國即將啟動新一輪改革,關系中國的未來發展方向及前途,各界對此寄予厚望。這次中共三中全會是否一次具突破性意義的會議,更多取決於提出的政策藍圖如果成為真正落實到各層面的政策行動,顯示出改革的決心,因此2014年將是在若干重點改革領域取得進展、從而建立市場對結構性改革信心關鍵一年。
35年前,發端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此後35年間,7次三中全會,改革,是不變的主題詞。也正因此,在中國的政治語匯中,「三中全會」幾乎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35年後的今天,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迎來十八屆三中全會。
中新網11月8日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9日將拉開帷幕,全球主要媒體對中國表態將會深化改革、推動創新予以密切關注。外媒就中國改革成就指出,中國用事實「不斷證明懷疑論者是錯誤的」。此次中國領導人在三中全會召開前提出了改革創新的指導意見,本次全會料將推進中國在改革之路上進一步邁進。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濛、安光浩):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評論普遍認為,此次會議將「定調」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和改革思路。韓國湖西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全家霖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35周年之際,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反腐是實施改革的基礎。美國知名在線新聞平台BUSINESS INSIDER資深專欄作者BILL BISHOP指出,所有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而能否根除腐敗則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UPI的文章也認為,此次三中全會將是對中國政府新領導班子的又一次檢驗,反腐是新政府面臨的挑戰,全會需要制定出計劃進一步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確保中國經濟能持續穩定地增長下去。
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明日召開,分析相信,一系列的改革將可推動未來五至十年中國經濟轉型。
市場預期是次三中全會或有機會定下中國未來十年改革的藍圖,三中改革慨念的板塊,早前已被熱炒,在會議召開前回落也屬正常。而市場亦有分析指,若三中的改革符合預期,A股可能出現反彈,雖然如果政策不如預期,股市有可能繼續調整,不過受益改革的板塊相信仍有炒作空間。
而習近平面對的風險就在於,將自己塑造為中國的傑出領袖並引發如此高的改革預期後,如果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達不到鄧小平時期的程度,他將會受到責備。加州大學 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勞福頓(BARRY NAUGHTON)最近在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的中參館(CHINA FILE)網站上撰文稱,習近平的公信力面臨風險,如果不能推出重要經濟改革措施,習近平領導班子很快就會被視為在倒退,甚至脫離了中國的實際經濟問題。
正因為存在問題,人們才對今後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充滿期待。曾供職於世界銀行的巴克萊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只有改革才能釋放增長潛力並降低風險的地步。高盛、瑞銀等大行認為,本次三中全會將設定中國未來幾年所有重要領域的改革框架和方針。
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闞楓)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臨近,國內外媒體對這次會議再啟中國改革新程充滿期待。與媒體中宏大的「改革課題」和「政治術語」不同,中國老百姓的「改革心願」單純得多,也直接得多。而這些來自街頭巷尾的訴求,正是中國改革的最終落腳點。
周五(11月8日)英國各大報對於中國消息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習李上台一年,中國仍然有待真正的改革;三中全會在即,北京方面應付異見人士。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1月8日訊,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副所長靳東升周五稱,中國的分稅制管理體制必須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提到該問題,來解決「營改增」後對地方稅收的沖擊。
評價十四屆三中全會,必然要聯系到十四大,必然要聯系到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談話」。自從1978年中國重啟現代化進程以來,中國改革充滿曲折。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末復雜的國內外背景,使得中國現代化和民族復興面臨巨大困難。此時,鄧小平拿出了共產黨人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在1992年春天發出「中國不改革開放就是死路一條,誰不改革開放誰就下台」的呼聲。當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論斷,並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而十四屆三中全會則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具體化,中國開始公開推進市場化進程。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