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滬自貿區專家:帶給香港挑戰 @ 2013-10-08T23: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 香港
概念:中國金融 , 香港10月8日
他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專業服務,如果上海自貿區吸引很多香港一流的專業服務機構落戶上海,當廠家能夠在上海自貿區內購買到所需的服務,可能就無需到香港購買此類服務。
王冬勝:上海自貿區將令香港受惠現代財經
大陸國務院8月底批准正式啟動上海自貿區,大陸各方普遍認為這是打造經濟「升級版」的聚焦點。有外國媒體認為上海自貿區可能取代香港,而香港媒體也透露出憂慮。
關於上海自貿區對香港金融業的影響,馬駿認為,短期內由於境內許多企業會在自貿區內設立機構,人民幣很可能是從「關內」向自貿區淨流入,這有助於增加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流動性。另外,香港金融業的主要業務仍然是港幣和美元的業務,大陸的資本項目開放將有助於提升這些幣種的香港業務量。
盡管上海自貿區並非以金融改革掛帥,惟陳家強指中國金融改革肯定仍會繼續,每次推進金融改革雖會帶來挑戰,亦會帶來機遇。「每次金融政策開放,香港都是首批先行先試,成功了再推展開去。我們本身是一塊試驗田,也是一個自貿區。」
3. 有人說:「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會加劇香港被邊緣化的危機。」你對這個觀點有何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可以預期,內地新一輪改革進程必將一如以往給香港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在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中,香港可以有自己的角色;上海自貿區重點在於推動金融、服務貿易,這正是香港優勢所在,機會眾多;新一輪改革將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機構進入內地,這些國際機構仍會以香港作為其地區總部或地區管理基地,令香港獲益。
另外,瑞信認為,上海自貿區長遠會搶去港銀市占率,不過,目前香港於金融服務方式仍有
核心提示:中央近年不斷加快扶植內地城市發展金融業,上海自貿區已經掛牌,加上前海大力吸收香港金融市場經驗,上海自貿區並非給上海一項政策,而是作為改革試驗區,計劃試驗出可復制更多、可推廣的經驗,一場改變14億中國人的命運、改變世界經濟版圖以至國際格局的經濟改革,香港將面對更多的對手。香港更要善於利用既有優勢,保持國際化定位,尋求與自貿區合作,才有可能創造雙贏局面,這是特區政府和本港金融機構面對的問題。
香港《文匯報》報導,據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明確將經過2-3年的改革試驗,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而昨日公布首批11家金融機構獲准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分支機構,包括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在內的8家中資銀行、一家金融租賃公司及兩家外資銀行。外資銀行「中標」者為花旗與星展,而事前被看好的匯控、東亞(0023-HK)及渣打(2888-HK)大熱倒灶,未能成功進入上海自貿區開分行,可能對股價有影響。
陶冬表示,內地是藉自貿區改變政府管治形式,減低對投資的限制,推動金融改革,為貿易帶來新投資組合,相信未來中國將進行一連串經濟改革,包括政府、稅務、土地以及匯率等等,有利經濟持續增長發展,上海自貿區為內地另一個境內離岸中心,猶如新的香港,將是香港一大威脅。不過他指,雖然政府在上海嘗試推動政策上出現開放,但法治以及政治的開放依然遠不及香港,所以上海自貿區對香港的威脅,還需要長時間觀察才能下定論。
    上周內地重要消息是有關於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經營范圍。本來市場對上海自貿區有很高的期望,但是上周上海政府再公布一系列的負面清單,卻令市場大失所望。外商投資限制清單顯示,受不同程度限制,外資不可進入的業務有89個大類,419個中類,及1069個小類,共有190條管理措施。外資限制的行業大如投資銀行,小如網巴咖啡店;至於通訊方面,網站面部,TWITTER,彭博等等都不開放。如果這是自由貿易區的條款,上海自貿區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就不像一個自由貿易區。本來香港金融界對上海自貿區的競爭感到極大威脅,恐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幾年內會被上海取代,香港金融界及香港政府的財經官員,看到上海公布的自貿區負面條款後,都松了一口氣,堅信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如泰山。難怪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上海市民反應冷淡,完全看不到有興奮雀躍的情緒。
國務院公布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的內容後,市場的焦點除了有關金融機構在區內的發展機遇外,亦對日後滬、港兩地競爭中,香港會否落後於上海表示關注。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上海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相信隨香港金融工商專業增強競爭力,並把握機遇,對香港長遠發展有信心。
核心提示:上海自貿區已在上月29日揭牌正式成立,由於自貿區未來有不少在金融業務擁有創新發展的空間,因此不少香港市民均擔心自貿區會對香港帶來壓力。科大經濟學教授雷鼎鳴出席論壇時指出,未來貿易增長動力放緩,需要在外貿體制上出現突破,才可以為貿易增長帶來動力,認為這才是上海自貿區的重要性。他又指出自貿區對本港發展或會帶來壓力,希望香港人需有競爭意識。
俗話說:「機遇只會留給有准備者的」,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成立,無疑打開了香港金融業跨境服務內地經濟的巨大空間。香港作為國際融資中心、財富管理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加強與上海自貿區的合作,勢必在內地新一輪改革中再獲「紅利」。但最終能否如願,還要看香港自身的取態和發展。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