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經濟增長連續兩季下滑內地次季GDP增7.5% @ 2013-07-16T0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增速
概念:公布二季度 , 201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內地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7.5%,上半年GDP增速為7.6%。內地經濟增長回落,外圍經濟不景氣固然有一定影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政府主動調控、擠出「水份」的結果,反映出新一屆中央領導更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而非單純追求速度。內地經濟仍然具有深厚的潛力,國家繼續把工作重點放在產業升級、結構轉型、消除風險之上,相信內地經濟運行更趨合理,以保持平穩健康增長。
對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李稻葵日前在出席某論壇時表示,中國經濟放緩本身「無害」,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但是經濟放緩的持續性預期將會對經濟造成重創。他指出,中共十八大所確立的2020年居民收入倍增需要一定經濟增長作為支撐。7%的GDP增速是底線,這樣才有1,000萬個新增工作崗位。
野村中國區首季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中國政府未來將更注重調整經濟結構,不會輕易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國內金融去槓桿化仍會繼續,預計未來一年中國經濟減速趨勢不會變化,同時為應對國際資本流出等不利局面,央行可能在未來一年內持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此前野村已將明年內地GDP增速預期值由7.5%下調至6.9%,但仍維持今年GDP增速預期7.5%不變。張智威指出,7.5%並非是政府的下限,預計未來四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逐季放緩,第三季為7.4%,第四季為7.2%,至明年第二季降至6.5%。他建議投資者無須對近階段召開的中共三中全會期待過高,因中央政府改革力度並未如外界原先預期的那麼大,改革紅利樂觀估計到2014年下半年才可能顯現。
新華都商學院日前發表了《2013年中國經濟報告》,該機構的新華都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表示,今年中國經濟下行幅度超出此前預期,預計第二季度GDP增速為7.5%。他解釋,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階段,去粗放增長模式過程中,新動力替代還需要過程,而穩增長政策效應遞減,並且出現了控公款消費、控房地產需求以及新禽流感病毒等一些新的因素,制約了增長。
內紛紛下調當季和全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從各機構最新的預測結果看,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速較
Plender近日均撰文警示,中國新一屆領導層試圖減緩經濟增速、改革經濟結構是非常艱
《經濟通通訊社15日專訊》內地第二季度經濟增長7﹒5%,雖然符合市場預期,但增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受出口不景氣、零售業銷售疲軟和投資趨弱影響,內地二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7.5%,整個上半年增速為7.6%,愈發逼近年初設定的全年7.5%目標。在去年底中國經濟增速出現短暫反彈之後,這已是經濟增速連續第二個季度放緩,並連續五個季度低於8%,展望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嚴峻。經濟學家表示,下半年經濟料不會大幅回升,硬著陸的可能性亦不大,短期宏觀政策將維穩,但中國政府亦需做好政策預案守住經濟底線,應對經濟放緩風險。
由於過去幾年經濟改革的滯後,加上新近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效應顯現還要有一定的時滯,因此,當前的經濟增長軌跡總體上一時還難以擺脫由貨幣總量所左右的局面。但是,盡管增長軌跡未變,經濟增速與貨幣的關系卻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要看清楚未來經濟的走勢,是泡沫破滅、復蘇反彈、還是降中趨穩,已不能僅僅根據前4年經濟數據周期波動循環的特征來分析。恰恰相反,在多年累積的由過多貨幣投放所形成的中國泡沫經濟中,貨幣調控的邊際效應已出現明顯的下降。今後貨幣政策如稍有不慎,中國經濟走勢將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這是分析當前中國經濟所必須持有的重要視角。
官方《中國證券報》引述分析人士預測,上半年GDP增速將在7.6%,下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只要經濟不滑出7.5%的下限,保增長的刺激政策就不會推出。在此背景下,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改革將成經濟增長的首要任務。
內地已經是連續五個季度經濟增長未能跨越,保八這個分水嶺增長放緩,引起全球關注。雖然當局強調,目前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希望經濟增長趨勢可以軟著陸,不過個別數據,確實令人憂慮。
許長泰認為,港股仍受內地經濟放緩影響,但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鉤,若美國經濟轉強,美元匯率回升,將利好港元資產。而昨公布的中國GDP增長雖符合預期,加上美國經濟復蘇,可帶動內地出口業,但中央表明不欲以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或減慢,加上資金收緊等因素,估計下半年GDP仍介乎7至7.5%。
中國大陸今年第2季經濟增速滑落,大陸專家認為,關鍵就在調整結構,預料大陸第3季經濟走勢將趨於穩定,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面將會「有保有壓」。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在不推出刺激政策的背景下,未來幾個月內地經濟增速可能繼續放慢。盡管內地經濟繼續下行,就業壓力加大,但參考近期國務院關於保持政策穩定,加大棚戶區改造,以及央行對貨幣市場平穩運行的表態,內地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不大。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12日發布金融數據顯示,6月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增14%,比5月降1.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年增9.1%,比5月降2.2個百分點。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分析師范劍平指出,M1增速低於M2即是經濟收縮的症兆,預計今年接下來經濟活力偏弱。
六月份工業增加值和投資繼續放緩,將抑制市場對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收入統計則顯示,大陸擴大內需經濟增長模式的結構調整陷入停滯。若計入物價變動因素,上半年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六.五%,不及去年上半年九.七%的增速,也落後於GDP整體增幅。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