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官方非制造業PMI走高 @ 2013-02-04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制造業
概念:2012年4月份 , 2013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非制造業沒有綜合指數,通常以商務活動指數來反映非制造業經濟的總體變化。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的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達到56.2%,連續4個月上升。
我國非制造業PMI指標體系由商務活動指數、新訂單指數等10個分類指數構成,調查涉及非制造業的27個行業大類。非制造業PMI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於50%表明非制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表明非制造業經濟收縮。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13年1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2%,連續四個月環比上升。 除該指數外,新訂單指數保持在53.7%的較高水平;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三個月環比上升;從業人員指數基本穩定;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運行在60%以上。數據變化顯示,非制造業經濟穩健運行的基本態勢繼續得到鞏固。
該結果標志著非制造業PMI連續第四個月走高,是中國經濟近來的又一反彈跡象,並可能提振市場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景的信心。
中國非制造業PMI指標體系由商務活動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中間投入價格指數等10個分類指數構成。由於沒有合成的非制造業綜合PMI指數,國際上通常用商務活動指數反映非制造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變化情況,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
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昨公布,1月中國非制造業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采購經理人指數)升至5個月新高56.2,較去年12月的56.1微幅上升,為連續4個月上升。服務業加速成長,或有助於推動中國政府以內需提振經濟模式的轉型。
美國一月份非農就業成長增速放緩,但之前兩個月的就業人數大幅上修,顯示美國經濟盡管在第四季雖然意外呈現萎縮,但景氣朝復蘇前進的方向並未改變。匯豐中國2013年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升至52.3,創下兩年新高,較初值上升0.4個百分點,亦高於上月終值51.5;為該指數連續第三個月處於榮枯線50上方。歐元區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終值升至47.9,創11個月新高,但仍在擴張收縮分界線50以下。產出分項指數終值升至48.7,創10個月新高。
美國上周公布的第四季GDP,出乎意料之外地出現收縮。雖然聯儲局長伯南克謂收縮是關乎颶風及個別因素,言下之意情況不會持久,但美國第四季經濟收縮始終是不爭事實。反觀歐元區,區內12月失業率仍高企不下於11.7%,1月份制造業經理采購指數雖較12月改善,但仍是低於50點的分水嶺,顯示歐元區制造業仍在收縮之中。中國官方的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更跌至50.4,剛於分水嶺之上。這一切給予筆者感覺環球經濟雖在復蘇中,但步伐非想像般快。先前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過分幻想,可能需要有所修正。
十八大換屆確立後,中國政策「維穩」續為主軸,調整結構則是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而其中最大的結構調整,當屬擴大內需。畢竟隨著十八大領導班底交替,中國經濟也進入交替期。中國官方深知,盡管政策不斷放松,經濟卻難以回復以往活力,顯示內在動能減弱、制造業產能過剩與服務業的不足。困境逼迫改革,中國勢必要藉由財富的重分配再造經濟成長新動力。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數據表明內地制造業活動,受惠於內需改善,預期經濟復蘇的勢頭將得以延續。不過,美銀美林的陸挺指,要留意春節的季節性因素,對PMI造成的變化,又認為內地經濟正在平穩發展,但未有明確走向。
匯豐銀行昨天公布1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1.9,不僅連5個月出現回升,更創下24個月以來新高。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主要受惠於內需帶動制造業回暖,加速其庫存回補,預估此一過程可望在未來數月幫助大陸經濟邁向復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卓建安)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昨日公布,今年1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4,雖然顯示制造業連續四個月處在擴張狀態,但較上一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而且遠遜於市場預期的51。不過,有專家認為這主要由於節假日等因素所致,整體而言中國經濟仍保持穩健格局。
就長線經濟發展趨勢來看,過去亞洲國家憑藉便宜的勞動成本,依賴歐美國家龐大消費力道,屬於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然而,隨著經濟成長,中產階級興起,亞洲國家致力於發展內需,在以中國為首的新興亞洲國家工資成本逐漸增加,考量運輸成本與勞動生產力,美國制造業有重回本土的趨勢,形成制造業復興。
中國一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由前月的50.6小幅下滑至50.4、不如預期,唯匯豐公布之制造業數據則由前月的51.5攀升至52.3、優於預期,加以中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獲利年增17.3%,為連續四個月成長,激勵上證綜合指數揚升至七個月來高點。滬深300指數十大類股除民生消費類股外全數收紅,金融類股以11.45%漲幅最鉅,資金持續青睞銀行類股,民生銀行周線大漲20.36%,監管機構提高融資融券交易股票數量加以台灣金管會將中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台股額度增加一倍,鼓舞券商類股走強,地產類股也因國際信評機構惠譽看好中國今年住宅建設可望成長利多而勁揚,國際油價走揚也帶動中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類股收高。港股隨陸股收紅,唯美國第四季經濟意外萎縮,拖累出口導向的利豐及創科實業連袂走跌,收斂港股漲幅,石油煤炭運輸業者中海發展預估全年獲利恐衰退超過90%,亦拖累股價走跌。台股收高,由油電燃氣、汽車、橡膠等傳產類股領漲,金管會上調中國QDII來台額度一倍至10億美元,鼓舞券商類股引領金融類股周線漲幅逾3%。總計上證綜合指數上漲5.57%,香港恆生指數上漲0.60%,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上漲1.78%,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上漲2.39%。(彭博資訊,截至02/01)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